书名:长白山下好种田

长白山下好种田_分节阅读_17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大嫂,鱼化好了,先洗出来呗?”朱氏问道。

    “哎,你看着哪样缓开了就洗洗,今年咱家留了一头猪,肉也多,咱娘说了,今年过个富年。肘子、猪肝、猪心啥的都烀好了,到时候直接切就行。剩下的炖个排骨,然后再切点肉留着炒菜就行。对了,剁点肉馅,一会蒸个佛手白菜,这是咱家的传统菜,必须得有。”薛氏也在那忙活着,想起来啥就告诉朱氏。

    朱氏本来就是个能干的,厨房里这些活最是拿手,所以不用嘱咐也知道该怎么做。把该洗的、该切的,一样样弄好,就等着待会儿直接下锅炒就行了。

    静涵从外面抱回来不少的柴禾,放到灶坑边上,然后问道,“娘,还有啥要干的啊?”

    “把那些葱和大蒜扒了,一会儿炒菜能用。”薛氏说道。

    于是静涵和静婉就在一旁扒大蒜还有葱。静雅今天自然是不能再做针线了,也下地和大家一起忙活。帮着把泡好的蘑菇和木耳洗出来,摘干净。慧心马上要做新娘子了,所以大家都不让她干活,好好的养着就是了。

    薛氏把鱼炖上,这鱼是从镇上买回来的冻鱼,东北的冬天没有活鱼,只有一些从外地贩来的冻鱼,这也算是不错了。“她三婶,你把鸡炖上吧,早点炖,烂糊。”

    朱氏那边听到了,就在另一个锅里炖上了鸡。今年陈氏发了狠,让杀了两只大公鸡,一只炖蘑菇,另一只裹了面炸出来,做的是糊涂鸡。这糊涂鸡也是许家的传统菜了,其实就是为了多出些菜,一只鸡这样做了能炸出一盆子来,可不是抗吃怎么?

    老爷子领着儿孙们上坟回来了,进屋就闻到了屋里各种香味。“老婆子,今年的菜可是挺丰盛啊,好,今年咱们也好好的热闹一回。”老爷子笑呵呵的领着儿孙们进屋了。

    一进屋,就看见韩氏在屋里抱着文星,静和在她的身边坐着,韩氏就给两个孩子扒花生吃。老爷子的脸上就不太好看。没等老爷子发话,志德先说了:“你别光在这吃行吗?厨房里都在那忙着呢,你好歹过去搭把手也行啊?文星都五岁了,连个花生都不会吃?还得用你扒?再说了,这些花生可是留着初几人家来拜年好待客的,你这么吃了,到时候拿啥给人家吃?”

    韩氏头也不抬,“你少在那给我分派活,我告诉你,我最大的活就是这两个孩子。要不是你非得回来,我才不来呢。我在家都不干这些,好不容易回来一趟,你让我干活?想啥呢?”她根本连看志德都不看,该怎么样就怎么样?“怕待客不够,那倒是多买些啊?你不是偷着给老太太钱了吗?有你孝顺的银子,啥买不出来啊?”说完,领着儿子和女儿就去西厢房了。

    志德真的是不知道说点啥了,当初韩家看好了他,自己也相中了韩氏的美貌,所以娶了韩氏。当时韩家一心一意的帮着他开了学堂,出了不少的钱,也是为了他以后能再往上考。可是他考了一回,没考上,之后就没再动这个念头。韩家人虽说没有明面上的不满意,恐怕背后也少不了说什么。唉,拿人的手短,如今他在家里事事都听媳妇的,哪里还能管得了韩氏。“爹,您老别生气,这都是儿子的错,儿子给惯得。唉,儿子没能耐啊。”志德赶紧的跟老爷子赔小情。

    老爷子瞪了一眼志德,“老四啊,当初我就说了,韩家的门槛高,咱们攀不上。你非得要娶她,你看看,现在怎么样?连我和你娘都不放在眼里。哪有这样的儿媳妇?老婆婆在厨房里忙活着,她在屋里逍遥自在的充什么大辈儿呢?志德,咱家的规矩,是不许打媳妇,可是我看你家这婆娘真是欠揍了。难怪人家都说,打到的媳妇揉到的面,这媳妇不打,还真就是不行。我告诉你,好好管管你家的婆娘,要不然以后你们就别回来了,我看着心里堵的慌。”本来是高高兴兴的过年,这下子弄的,老爷子直接躺在炕上,不想起来。

    志新和志明也都瞪着志德,“老四啊,不是当哥的说你,这弟媳妇可真的是有点出格了。以往回来,也是啥都不干,咱娘看在你们回来的次数少,也都不计较。头几年孩子小,不干也就罢了。如今孩子也大了,文星五岁,静和三岁,早就离手了。你看看静娴,也是五岁,都能帮着摘菜,扒蒜了。孩子哪是这么惯着的,纵子如杀子啊,太过溺爱,以后哪里能成器?”

    志德一直觉得自己比大哥和三哥强,大哥不过是个农民,就是个土里刨食的命。三哥虽说是在县城里,可是日子过得还不如自己,再说只有两个女儿,连个儿子也没有。他一直都觉得自己是秀才,有个学堂,又娶了镇上大户家的女儿。日子过得好,家里还请着婆子帮佣,就觉得自己高人一等。没想到今天竟然被两个哥哥给训了。这下子脸上就有点挂不住,“大哥,三哥,秀娟是有点不对,可是也没你们说的这样吧?啥叫纵子如杀子,我们不过是多疼了文星一点,这又咋了?还犯错了不成?文星从小长在镇上,不像是这肖在村子里的孩子,娇贵了些又咋了?我还就不明白了,我们对孩子好,难道还错了?非得整天的又打又骂就是对的?”

    志祥一开始并没有说什么,他是老小,不好开口说自己的哥哥,这会儿也有些听不下去了。“四哥,你这是说啥呢?文星能长在镇上,也是咱爹咱娘供你念书,让你考上了秀才,你才有机会住到镇上的吧?要是当初咱爹咱娘让大哥他们也读书,现在也能有个功名。咱大哥可是聪明的很呢,不比你我差。这一辈的孩子是长在村子里,可是一个个的都不错。文宣今年六岁,唐诗宋词的,能背下来不少。你倒是教书呢,文星都学了什么?你等着看吧,将来大哥和二哥家的这几个,都不会比我差的。”

    志德这下子可就有些恼了,“今天这是咋了,我们是回来过年的,可不是回来挨训的。这个也说,那个也说的,不想让人好好过年了是吧?”

    老爷子躺在炕上,这会儿气得坐了起来,“对,就是不想好好过年了。你们赶紧给我滚,以后也不用再回来了。”

    屋里的动静,厨房自然是能听得到的,陈氏叹了口气,把手里的锅子从炉子上端了下来。“静雅,帮我看着点,别让他们碰到这里面的油,当心烫着。”说着,就放下锅子,进了屋。

    “这是干啥呢?大过年的还不消停。好不容易今年日子好点了,都烧包是不是?有什么事不能过了今天再说?一个个的,都消停会儿。老四,你赶紧的跟你爹赔个不是,敢气你爹,你想干什么?”老太太不会骂人,今天这样严厉的口气说话都很少。

    志德心里还是不乐意的,不过这爹娘最大,咋地也不能把爹娘给气倒了,那他可就是大不孝了。于是赶紧到老爷子的身边,“爹,是我错了,你要打要骂,怎么出气怎么来。今天是过年,咱们一家好好的,可别生气了。”

    老爷子叹了口气,“老四啊,不是爹没事找碴儿,这大过年的,谁也不想闹得不痛。可是你们出这事也太让人看不过去了。这一年到头的,你们哪次回来,我们也都给捎不少的东西,你那媳妇挑三拣四的,我们不是都没说啥么?你们回来,多少带点东西也算是那么回事啊?让人家街坊四邻的看看,我养了这么个儿子,连过年回家,都不给老人带点东西回来,你让我这老脸往哪放?”老爷子这股火也憋了一天了,本来是看着儿子们回来过年不容易,不想说的,可是今天闹出这么一出来,也就顾不得了。

    陈氏在一旁扶着老爷子,不停的帮着拍打这后背。“行了,你少说两句吧,都难得回来一趟。老四有错的地方,你让他慢慢改了也就是了。今天过年,不许说那些不痛的。我还有两样菜没弄完,一会儿咱们就吃饭,晚上还要守夜,包饺子,有的是活忙呢。好了,我出去弄菜了,都消停点。”陈氏看了一眼志德,然后就从屋里出来了。

    薛氏和朱氏哪能听不到屋里的动静啊,妯娌两个也不好说些什么,还有静雅和静涵几个孩子在呢。等到老太太回来,大家还是该干啥就干啥,说也不提刚才的碴儿,别找那个不痛。

    “奶奶,娘,我们把大蒜和大葱全都扒好了,要是没啥事就出去玩了。”静涵领着静婉和静娴把东西归拢好,然后就要往外走。

    ☆、第三十七章

    “静涵啊,仓房的箱子里有你娘买的冻梨,你拿出来些用水缓上,等晚上吃。那东西得缓一阵子呢,咱家也没啥好吃的,今年买的多。”陈氏疼孩子,想起来家里还有好吃的,就赶紧让静涵她们去找出来。

    静涵一听,答应了一声就端着个盆子去仓房里找冻梨去了。记得前世小的时候也是这样,冬天里没啥好吃的,到了这个时候,冻梨就是非常好的东西。后来渐渐地就没太有卖冻梨的了,冬天里各种水果都有,也就不再稀罕吃冻梨了。进了仓房,找到了奶奶说的那个箱子,静涵捡了一盆的冻梨端回来。

    薛氏看见了,赶紧的往盆子里舀了不少的凉水,这冻梨要用凉水缓着才行。“好了,进屋看看,咱们一会儿就吃饭。菜都好了。”

    静涵和静雅还有姐妹几个就进了屋,“爷爷,我娘说饭菜好了,咱们准备吃饭吧。”

    老爷子点点头,“好好,赶紧的放桌子,咱们一会儿吃饭。”

    文翰和文成过来搬桌子,静雅和静涵她们捧着碗,拿着筷子进了屋,把碗筷摆好。正好薛氏那边喊道,“往上端菜,菜都好了。”

    孩子们七手八脚的往屋里端菜,家里正好二十口人,放了两张桌子。每样菜都是两盘,炖鱼、小鸡炖蘑菇、佛手白菜、扣肉、酸菜猪肉粉条、红烧排骨、糊涂鸡、丸子、炸蘑菇和黄花菜、木耳炒肉、猪肝、肘子,一共十二个菜,几乎都是肉菜。老爷子一看,就乐了,“哎呦,今年这菜可是够硬的。也应该,今年咱家老五中了举,慧心也要成亲了,这是在家里过得最后一个年,是该好好的热闹一回。来来,都过来坐,孩子们,都赶紧坐下。志新啊,家里买酒了没?拿点酒来,咱们爷们今晚上好好的喝点。”

    “爷爷,我去拿酒,您等着,”文翰跑到厨房里,在柜子里找到了一个小坛子,抱到屋里。然后又去拿了几个酒杯来,给爷爷,还有父亲和叔叔们摆上酒杯。

    志新挨个的给倒上酒,“来,爹,咱们好好地喝点,这一年也够您累的。老三,大哥得谢谢你,要不是你跟你们掌柜的说了,咱家的棒槌也卖不上那么高的价钱。来,咱们哥几个一起敬咱爹一杯。”男人们开始喝酒。

    陈氏领着薛氏和朱氏也都进了屋,找位子坐下,韩氏不用说,人家早就带着孩子在哪坐着了。陈氏看了一眼韩氏,也没说啥。等大家全都坐下,这才开口:“今年咱家的喜事多,咱们也的好好地庆贺庆贺,家里特意留了一头猪,就是为了过年用的。来,今天的菜可劲吃,都放开了肚子吃就是。文翰,你们这些小辈的,啥都不用管,吃就是。咱家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到时候天天都让你们这么吃。”

    今年算是头一回过了个富裕年,陈氏看着孩子们吃东西的那个香劲儿就打心眼里高兴。要是年年都能像今年似的,那该有多好,不光是大人,连孩子也是这么想的。

    静涵夹了一块扣肉,这东西要是在前世没人爱吃,太肥了。在这里,可是难得的好东西呢,放到嘴里,感觉那种滑腻,还真是一种享受。“大姐,静婉,静娴,你们尝尝,这扣肉不错,没那么油,烂糊的很。”静涵招呼着大家伙一块吃,还给静娴夹了一块放到碗里。

    “谢谢二姐。”静娴捧着碗说。

    “吃,吃完了饭,咱们还要炒瓜子,我去熬山里红水给你们喝,可好了。我还缓了冻梨,这时候吃点冻梨,舒服着呢。”静涵一想到这么些好吃的,就觉得口水都流出来了。

    孩子们难得吃这么好的东西,一个个吃的满嘴都是油,今晚的主食自然是馒头了,雪白的馒头,让人看了都有食欲,咬一口,够暄腾。静涵眯起眼睛,细细的品味着难得的东西,这个时候的农作物,全都是农家肥,没有化肥,所以味道特别的香。这馒头嚼起来筋道,麦香味足,真不错。

    孩子们毕竟小,吃不了多少东西也就饱了,一个个的拍着小肚子,满足的很。“爷爷,奶奶,我们吃完了,你们慢慢吃。”静涵看着静娴和静婉也都吃饱了,就领着她们下了桌子,到一边玩去了。

    老爷子和几个儿子喝了些酒,觉得差不多,不能再喝了,就说道,“我喝的差不多了,你们要是能喝就再喝点,不能喝就吃饭,也别喝多了,今天晚上这菜都是好菜呢。”说着,自己拿起来一块馒头吃着。“嗯,这馒头够暄腾的,好。”

    陈氏吃的,差不多饱了,薛氏和朱氏也都差不多了。韩氏刚刚被志德偷偷的说了两句,再加上晚上的菜的确好吃,也就没再说什么,把文星喂饱了,就自己吃起来。静和自己拿着筷子在那吃东西,韩氏也不太管她。

    过了一会儿,大家全都吃饱了,薛氏和朱氏就开始往下收拾东西,静雅和静涵也帮忙。慧心本来是要帮忙的,可是大家不让,都让她歇着去。慧心无奈,只好回到她的屋子里。等静涵她们收拾完桌子,也跑到小姑的屋子里,去找慧心玩。

    这时已经是酉时末了,陈氏领着薛氏和朱氏一起剁肉馅,剁菜,准备晚上包饺子的东西。文翰去炒瓜子,静涵找出来山里红,放到小锅里面,添上水坐在炉子上炖着。反正今晚上炉子里面的火不会断,里面放了不少的树根子,疙瘩头之类的,抗烧。

    男人们没啥事,就拿出牌来摸牌,这个牌,就是牌九。反正爷们之间,也没有什么输赢的,就是图一个乐呵。老爷子今晚上的牌不错,连赢了三把,大家说也不能没个彩头,多少也得赢点啥。后来决定,还是多少玩点钱得了。东北的男人到了冬天,一般都爱玩个牌,耍钱啥的。许家的男人还好,很少出去耍钱,只是过年了玩一会儿。

    文翰把瓜子炒出来,盛到簸箕里,薛氏端着簸箕出去簸了一下,把没成的都簸出去。然后端着簸箕进屋,给西屋倒下不少,又去了东屋。“来,磕瓜子吧,今年瓜子长得挺好。”说完了,就把簸箕放到东屋炕上,谁爱吃就抓着吃。

    娘几个一起下手,没多会儿就把肉和菜都剁好了。陈氏拌馅,薛氏去和面,朱氏把面板啥的搬到了屋里,放在炕上。老爷子就领着儿子们在地上放了桌子,还是玩牌。

    面活好了醒一会儿,大家就开始包饺子了。今天人多,所以要包很多,而且还要包出来初一早晨的,所以就得早点动手。慧心和静雅、静涵都来帮忙,静涵包饺子还是不错的。这会儿文星和静和,还有静娴都有点熬不住,全都睡着了,陈氏把他们放到了慧心那屋,找出小被盖着。韩氏这下没啥事了,就洗洗手,和大家一起包饺子。

    陈氏找出来了铜钱,大枣,还有糖,放到饺子里面,这都是些喜庆意义的东西,为的是讨个好彩头。

    大家一起动手,包的就。戌时中开始包的,等到亥时中的时候,已经包的差不多了,整整六盖帘的饺子,全都放在那。

    “好了,都歇会儿吧,把这三帘放到东屋的套间里去,剩下三盖帘今晚上吃。”陈氏说道。除夕夜的饺子,不像平常似的,能吃那么些,所以三盖帘就够了。大家把饺子端出去,把面板收拾好了也拿出去,女人们也都坐在炕上聊着天,孩子们全都跑去玩了。

    还没等到子时呢,就听见外面稀稀拉拉的鞭炮声了。亥时末,陈氏把炕桌放到了院子里,摆上馒头,还有香炉碗,前面摆了三杯酒,三双筷子。薛氏就下地烧火,把锅里添上水,等着水烧开了,就可以下饺子了。

    子时刚到,老爷子领着儿子们把鞭炮挂好,拿出烧纸来到外面的桌子那里,点燃了烧纸。志新也把鞭炮点燃,一时间院子里全是鞭炮的响声。

    鞭炮声一响,屋里薛氏就把饺子下到了锅里,三盖帘饺子全都倒了进去,也幸亏这锅大,还能煮的开。文翰和静涵各自往屋里抱了一大抱的柴禾,嘴里还喊着,“抱财喽。”这是谐音,就是个吉利话,预祝明年财运好。

    陈氏把老爷子他们点燃的烧纸拿出几划来,在门口,两个灶坑前,还有正北都烧了纸,嘴里还在念叨着,无非就是些吉利话什么的。外面的鞭炮声过去了,老爷子领着儿子们全都在桌子前磕了头,然后把酒杯里的酒浇到了地上,这才起来。

    正好这时饺子已经煮熟了,陈氏端着碗在一边问道:“挣了没?”

    薛氏答应,“挣了,挣了不少呢。”说完就接过陈氏手里的碗,用笊篱捞出几个来,放到碗里,陈氏端着碗来到外面,把碗放到了桌子上,然后在碗的上面横着放了一双筷子。

    ☆、第三十八章

    饺子煮好,捞了一些在盘子里,剩下的就捞在盖帘上。把盖帘的一头垫上块柴禾棒,这样饺子汤就能顺着盖帘的缝淌出去了。

    屋里自然还是炕上、地上两张桌子,大家全都围坐在桌边。陈氏一看饺子都端上桌子了,就赶紧的让儿媳妇们全都坐下吃饭。“好了,老大媳妇,老三媳妇,都坐下来吃饺子。今年的饺子馅里肉多,保证好吃。”

    大家全都坐下,薛氏把蒜泥里面倒上清酱,又拿来了醋,谁喜欢就自己弄点。一家人有说有笑的吃着饺子,“嗯,这饺子不错,味道够鲜,肉也多。”老爷子点头道。

    静涵夹了一个饺子,直接要下去,没想到却咬到了一个硬东西。捂着嘴把里面的东西吐出来,是一枚铜钱。“娘,我吃到钱了。”

    大家都笑着说明年静涵一定会挣到很多的钱,过年的饺子,都是里面包上一些东西,谁吃到了就讨个好彩头。一时间,大家纷纷吃出来各种东西,铜钱,大枣,糖,谁吃到了都会很高兴的。

    饺子吃过,也正好是子时中了,大家一起动手把桌子捡下去,然后许老爷子和陈氏坐在了炕头上。文翰他们这些孙子辈的全都跪在地上,给爷爷奶娘磕头,“爷爷奶奶过年吉祥,祝爷奶健康长寿,福禄绵长。”

    老爷子和陈氏两个坐在炕上,看着这些孙子孙女,心里这个美啊。“好好,都起来,都起来。”两个人赶紧拿出来早就准备好的红包,每人发上一个。红包里倒是也没有多少钱,五枚铜钱而已。

    孩子们一个个的来到老两口跟前接过了红包,然后各自拿着红包,喜滋滋的坐到一边。

    子时一过,大家也都困了,于是各自回屋睡觉。除夕夜是不许铺褥子睡觉的,老话说三十晚上睡觉铺被,来年家里的母鸡爱抱窝。于是大家衣服都没脱,囫囵着身子盖个小被子也就睡着了。

    初一早晨,大家都起的晚些,薛氏和朱氏还是很早就起来。烧火煮了饺子,饺子要煮好之前,志新拿了一挂鞭炮出去点了,今天的鞭炮就不用像除夕夜那么多,意思一下就行。

    饺子出锅,家里的人也差不多全都起来了,各自换上新衣服,然后大家一起吃饺子。

    陈氏看着家里的这几个孩子,身上都换了新衣服,一个个的打扮的够精神,“你看看,咱们家这几个孩子,长得水灵,今年这衣服也打扮人,真精神。”陈氏笑眯眯的说着。“咱们今年好好干,多挣些钱,孩子们一个个的都大了,也该好好的打扮打扮了。”

    老爷子在一边听了,点点头,看着文翰和文成两个,也是喜欢的很。“是啊,你看看这两个大孙子,个子蹿的多,一转眼就长大了。咱们是该好好的干几年,再过两年,孩子们都该定亲说媳妇了。”

    志新在那边听了,就笑道,“爹,娘,急啥?文翰今年才十三,文成也才十岁,还赶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