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长白山下好种田

长白山下好种田_分节阅读_24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薛氏自然是把米都泡上了,今天泡上,明天上午正好包粽子。

    第二天一早,志新就领着孩子们来到了江边,把昨天下的网起了出来。当网离开水面的那一棵,静涵的心也跟着提了起来。只见网里,竟然有好多的鱼在那活蹦乱跳的,银色的鱼鳞,在清晨的阳光下,晃花了众人的眼。孩子们全都高兴的呼喊起来,他们根本就没想到,竟然真的有鱼,而且还这么多。大家七手八脚的把鱼捞到了桶里,一只桶根本不够用,文成又跑回去拿了一个桶来,这才算是装下了。

    大家兴高采烈的回到了参场子,陈氏和老爷子一看,也是惊讶不已,“哎呦,还真就没想到,一晚上就有这么多的鱼呢。这么老些,咱们也吃不上啊?”陈氏看着两桶的鱼,就不知道该怎么处理了。

    “奶奶,我们都商量好了,明天过节,今天镇上肯定人多,一会儿我们留下几条过节咱们吃,剩下的拿到镇上,送给小姑姑家几条,给小姑姑补身子,剩下的就卖掉。正好还可以挣点钱,咋地也得把买网的钱挣出来啊?”静涵刚刚再回来的路上就打算好了。

    “好,静涵这主意不错,小丫头,我怎么感觉,自从上了山以后,你这小脑袋瓜子里,净是些好主意呢?”陈氏摸了摸静涵的头,笑眯眯的说着。

    静涵笑了笑,“娘,饭好了没?我们要赶紧吃饭,然后进镇卖鱼去。”早晨的早,这会儿真的有点饿了。

    “饭好了,赶紧吃吧。”薛氏就领着静雅一起把饭菜全都端到桌子上,然后大家开始吃饭。吃过了早饭,还是志明赶车,文翰和文成还有静涵一起上了牛车,他们要跟着去镇上。这阵子志明领着孩子们也挖了一些药材,今天全都拿到镇上卖掉。

    一行人坐着牛车,大概走了一个多时辰,这才到了镇上。先去给慧心送了四条鲤鱼,陶家人一看这四条鲤鱼,每一条都得有三斤来沉,这可是大鱼了。陶家老爷子连忙说道,“你看看,还得劳烦你们费心。这么大的鱼,要是在镇上买的话,最少一条也得四十文了。这一下子就是四条,还不得卖个一百五六十文的?以后可不用再往这送了,你们在山上也不容易,留着卖些钱也是好的。”

    “叔,不碍的,我们离着江边近,用不了多大的功夫就能弄回来。这慧心有了,我们家也没啥好东西送过来,几条鱼而已,留着给慧心补补也好。”志明看见老太太脸上似乎有点不以为然的神色,心里不喜,所以就说这鱼是送给慧心补身子的。

    老太太一听这话,脸色就立时难看起来,“慧心她三哥,你这话怎么听着好像是我们虐待慧心了似的呢?慧心从来到我家,这活干不了多少,还总爱闹毛病,我们也没说什么不是?既然是我们陶家的媳妇了,我们还能不管她是怎么的?”

    ☆、第五十二章

    静涵在一旁听这陶老太太的话,就觉得奇怪,上次来送刺嫩芽的时候,这老太太还挺高兴的,今天来送鱼,怎么还这个样子呢?

    静涵哪里知道,这老太太之前并不太清楚许家的事情,陶庆年从许家拉回来很多的柴禾,也没跟家里说许家上山的事情。后来老太太还是听别人提起,许家欠了好多的钱,连房子都卖了,如今到山上看参。老太太再联想起那天志新来陶家的事情,估计志新可能是来跟庆年借钱的,这下子就更是恼了。

    慧心自从嫁到陶家,并不多说话,老太太让她干什么,也不推辞。但是不该她干的,慧心绝对不会多干一点的。这老太太看着慧心那么些嫁妆,就想着抠出来些,可是又不好明说,就总是话里有话的点慧心。偏偏慧心从小在家,根本就没见过陈氏抠儿媳妇的东西,所以也不懂婆婆说的啥意思。就这样,老太太在慧心那里就没讨到什么便宜,心里就更是不高兴了。老太太倒是不知道志新借走了多少银钱,可是估计多少是借了些,所以这阵子就整天刺刺儿的。

    志明听了老太太的话,脸上也不太好看,“婶子,我们自然不是那个意思,只是这当哥哥的,总是惦记着妹子而已。好了,婶子,我们还要去集市上,就先走了。等着过了节,我们过来接慧心回去住几天,我娘想姑娘了,反正慧心如今怀了孕,正是该好好休养的时候。”志明说完,就领着静涵和文翰文成从陶家出来,赶着牛车往集市上走。

    “三叔,你说接小姑姑回家住,是真的么?”静涵倒是听高兴的,小姑姑自从出嫁了,还没回家住过呢。

    “是真的,你看陶家老太太那个样子,估计是知道了咱家现在的样子,瞧不起咱们呢。静涵,文翰、文成,咱们一定要赶紧的挣些钱,然后买房子、买地,省得让人瞧不起。”志明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把日子过起来,不让外人看笑话。

    “哎,三叔放心就是了,咱们一家人都勤着呢,用不了两年,一定会过好的。”静涵说道。文翰和文成也都附和着。

    叔侄几个来到了集市上,开始卖鱼。由于明天就是端午节了,这过节除了要包粽子之外,也要弄点好吃的。所以大家一看到这么鲜活的鱼,就有很多人围了上来,你来一条,我来两条的,不多会儿,桶里就剩下三四条鱼了。

    静涵看着桶里空了,心里这个高兴啊。他们是换了大木桶装的鱼,一共有二十多条,平均每条也有三斤来沉的样子。鲤鱼十三文一斤,细鳞鱼要贵一些,十八文,还有两条鳌花,也是十八文卖的。这样算一下,大概已经卖了九百来文钱了呢。静涵算了一下,就觉得心里特高兴,要是能够经常这样的话,倒是也挺不错的。“大哥,今天咱们再买点肉回家行吗?我馋肉了。这些鱼啊,蝲蛄什么的,终究是比不上肉杀馋。”志明去药铺卖药材去了,剩下他们兄妹三个在这卖鱼。

    文翰看看妹妹,就笑了,“你啊,就是个馋猫。行了,一会儿咱们就去买肉,过节了,也是该吃点好的。要不是这个时候没啥菜,就应该买肉包饺子的。”这个时节,一般也就是韭菜什么的,可是许家今年头一年上山,根本就没有韭菜。

    “饺子我是不敢想了,能有点肉就好。”静涵笑嘻嘻的说着。

    这边又来人买鱼了,“小哥,你这四条鱼,都卖给我吧。能便宜点不?”一个大概四十来岁的人问道。

    文翰听了,就点点头,“大叔,这四条鱼你要是都买的话,就给十文钱一斤得了,我们也想点卖完,好回家去。”

    “行,那就给我称了吧。对了,你们这鱼能不能保证每天都有啊?我是镇上百味楼的,你们要是每天都能有的话,就送到那里去吧。虽说比你们这么买便宜了点,可是保准。”那人问道。

    静涵听了,觉得这样也挺好,毕竟想今天这样的时候不多,不是每天都过节的。“行,大叔,那就说好了,从明天开始,我们就往您那里送鱼,您每天要多少啊?”

    那人想了想,“一天先来十条吧,要是卖得好,到时候咱们再说。我们家的酒楼是镇上最好的,以往这鱼都不够卖的。”

    文翰这边已经把鱼称好了,“一共四条鱼,十二斤半,就算十二斤,一百二十文钱。”

    那人把钱交到了静涵的手上,拎着鱼走了。“别忘了送鱼的事情。”临走时还叮嘱道。

    鱼已经全部都卖完了,正好志明也从药铺回来,“呦,卖的还真呢。行,咱们往回走吧?”他把药材也全都卖掉了。

    “三叔,等会儿,我们要去买点东西。买点肉什么的,明天咱们弄点好吃的。”静涵忍不住高兴的说着,今天光是鱼就卖了一两银子还多,而且还定下了以后每天都要送鱼,这就是说以后每天都有进项了,多好啊。静涵把刚才的事情跟志明说了一下,志明听了,也是挺高兴的。

    于是,大家一起去买肉,来到卖肉的地方,一问猪肉竟然要三十文一斤了,可把静涵吓到了。“大叔,这肉咋又贵了啊?三十文,也太贵了吧?”

    那个屠户就笑了,“明天过节了,买肉的人多,这个时候,能出栏的猪又少,当然就贵了。”

    静涵咬咬牙,买了二斤腰条的肉,这腰条肉肥瘦正好,炒菜啥的也香。然后看到案板上还有一套猪的头蹄下水啥的,就问道,“大叔,这些怎么卖的啊?”

    屠户一看静涵问那些下水啥的,就说道,“整个这一副,你就给我五十文就行,这东西一般人不愿意收拾。”

    静涵看了一下,整个这一副头蹄下水的,可是不少,虽说这些东西不能跟好肉的味道比,可也是好东西了。她娘对于洗这些东西还是挺拿手的,做出来的味道也不错。不如再买了,回家也能多吃几顿。“行,大叔,你把这些都给我吧。”

    那屠户找了些麻绳,把那些下水啥的全都系在一起,然后递给了文翰和志明。文翰接过来,放到木桶里面,正好木桶里也没有鱼了,水刚刚也全都倒了,放这些正好。

    接下来,他们又去买了些咸盐、花椒、大料等调料,还买了些粮食。家里的粮食不多了,总共就十来亩地,家里这么些人吃,哪里够用啊?这下子,卖鱼的钱,花了大半,静涵又开始感叹挣钱的不容易了。

    叔侄几个赶着牛车,拉着不少的东西,慢慢往回走。等着回到了参场子,陈氏和薛氏她们一看这车上的东西,就问道,“志明啊,你们买这么些的东西回来干啥?如今这钱难挣着呢,省着点花吧。”

    “奶奶,是我要买的。咱们在山上住着,本来就够苦了,要是再不吃点好的,人哪里受的了?你看我爹他们晚上都要起来遛串儿的,多熬人啊。”静涵赶紧的说道。遛串儿,是看参的一种习语,就是晚上出来,在参地里巡逻的意思。这栽参的土,一个通长的大垄叫做一串儿,所以晚上出来巡逻,就叫遛串儿。

    陈氏看着静涵的小脸,红扑扑的,额头上有点见汗了,就赶紧的拿着帕子,帮静涵擦擦汗。“就你事儿多,行了,奶奶也知道,这山上太苦,不过是想多攒些钱而已。好了,既然买回来了,那咱就该吃吃,也不能把人都累坏了。美林,英子,你们俩赶紧的把那猪下水拿去洗洗,一时半会儿的吃不上,就腌起来,慢慢吃。这些可是好东西,咋地也算是肉啊。”老太太让静涵这么一说,自然是心疼起丈夫和儿子了,对于买了这些东西回来,也就不去计较了。再说了,这些都是孩子们的功劳,这些孩子都是懂事的,不能太亏了孩子。

    静涵又跟奶奶和母亲说起以后每天往镇上送鱼的事情,大家听了也挺高兴,陈氏就有些担心了,“静涵啊,你们答应了人家,可也没想想,要是哪天抓不到十条怎么办啊?”这打鱼可不敢说天天都像今天这样的。

    “娘,这个不怕,我一会儿去江边找个地方,挖个小坑。哪天咱们抓的多了,就放到小坑里养着,要是哪天少了,就把小坑里的捞出来,给酒楼那边送去就行。等哪天大哥有空了,我们俩好好的挖个地方,弄个小泡子。”志明早就想到了这个问题。

    陈氏一听,觉得可行,也就不再说什么了。正好志明说起来今天去陶家的事情,陈氏就说,要把慧心接回来住上一阵子。“就看他家老太太那个样子,慧心可能在那也受气,接回来住几天也好。就是咱这山上吃住啥的差了些,也不知道庆年能不能让。算了,到时候再说吧,总比在那边受气强。”

    “奶奶,没事的,这山上也有不少好东西,小姑姑会喜欢的。”静涵自然是巴不得慧心回来的。

    ☆、第五十三章

    端午节之后,陈氏就张罗着让志新他们去接慧心。薛氏担心志新和志明两个男人,照顾不好,所以就拽着朱氏一起,去镇上接慧心去了。文翰要去酒楼送鱼,自然是也跟着的。反正这几天参地里的活都差不多了,有老爷子领着陈氏和孩子们,倒也没啥事。

    这接出门子的女儿回家,也是不那么容易的,要给婆家准备些礼物才行。正好早晨的时候,起出来不少的鱼,薛氏她们挑了两条细鳞,还有孩子们抓的一些蝲蛄,另外还有两只野兔。这野兔是志新他们挖的陷阱里捡起来的,志新他们闲着的时候不是夹了杖子么,在杖子的外围,弄了好多的陷阱,每天早晨,孩子们都会去看看里面有没有什么东西。像今天早上,就不光有兔子,其实还有一只狍子,这狍子志新让送到酒楼问问,看能不能卖掉。

    来到了镇上,先是去了酒楼。果然,那酒楼的管事一听文翰说还有一只狍子,就说要了。于是,连狍子带鱼的,一共卖了一两半银子,文翰赶紧把钱收好了,跟管事的打了招呼之后就从酒楼出来了。

    薛氏又到点心铺子买了两包点心,大家这才往陶家走。刚走到陶家的大门口,还没等上去敲门呢,就听见里面有动静。

    “有个孩子有什么了不起的?哪个女人没生过孩子?咋就你这么金贵,还啥都不干了?我们老陶家怎么就倒了霉了,娶你这么个病秧子回来,跟纸扎的似的,挨不得,碰不得,风一吹就要到了似的。”里面的那个声音,正是陶家老太太。

    “可不是吗?弟媳妇,不是嫂子说你。我不过是想让你帮着洗几件景明的衣裳,反正你给庆年洗衣服,捎带手的事情,用得着推三阻四的么?我怀着景明的时候,可是啥也没耽误干了。”这个声音,就是陶庆丰的妻子于氏。

    薛氏和志新他们在外面就听不下去了,志新上前,使劲的敲了敲门。

    里面一听有人敲门,就赶紧的说道,“等会儿,这就来。”里面有人赶紧的来到大门这,开了门一看,“是许家大哥大嫂啊,,进来。”开门的是于氏。

    志新和志明还有薛氏、朱氏脸色都有点不好,直接进了门,就看到院子当中,慧心在那低头搓洗着衣服,眼泪不停的往盆里掉。而慧心的面前,竟然有一大堆的小孩衣服,这可不是几件,而是一堆,单的、棉的、夹的都有。

    薛氏上前,拉起来慧心,就看见慧心眼睛红红的。“妹子,这是咋了?庆年呢?”

    慧心没想到是自己家的嫂子来了,赶紧用手背擦了擦眼睛,“嫂子,我没事。”她也不知道该说点啥。

    “还说没事,你这怀孕还不到三个月,正是该当心的时候,咋还洗这么多的衣服呢?你和庆年能有几件衣服,这些是谁的啊?你们也没有孩子,哪里来的小孩衣服啊?”薛氏在外面早就听到了,这会儿是故意问的。

    于氏在一旁赶紧的说道,“许家大嫂,这些是我家景明穿小的衣裳,我是想着,这慧心不是也有了么,这些衣服就给慧心,省得到时候还要做新的。你看看,这不是刚找出来,正想洗洗留着好用呢。”

    “哦,那还得谢谢他嫂子了,不过,我怎么看着这些衣服都是三四岁的孩子穿的呢?我们慧心就算是生了,暂时也用不上吧?我看他嫂子还是自己留着吧,你家不是还有个老二呢么?留着给老二穿吧。”陶庆丰家有两个孩子,老大已经四岁了,老二才两岁,这些衣服,分明就是老大的。

    陶家老太太这时也来到跟前,“慧心她嫂子啊,你们今天来这是?”

    “婶子,我娘想闺女了,让我们来接慧心回去住几天。反正慧心现在这个样子,也不能干啥,正好回去住阵子娘家。”好歹两家还是亲家,不能闹得太僵,薛氏扯出个笑容来,说道。

    “慧心她嫂子啊,不是当婶子的小心,这慧心可是有着身子呢,从镇上到你们的参场子,也得一个多时辰。再说了,这山上也没啥好东西,还有那么些的山猫野兽的,慧心可不能去。这要是有个磕磕碰碰的,可怎么好。”陶老太太不放人。

    “婶子放心,我们是慧心的亲哥亲嫂子,从小就拿慧心当眼珠子似的疼着。哪里会让她磕着碰着?当家的,你去趟药铺,告诉庆年一声,就说咱们把慧心接回去住上一阵子,让他别记挂着。”薛氏才不理这个茬,直接让志新去找庆年去。

    “行,我这就去说说,人家小两口,总得知道媳妇去哪了。”志新依言就往往外走,今天陶家老爷子和庆丰都不在家,出门给人家做木匠活去了。就剩下老太太和于氏在家里,这下也不好去拉志新,只能看着志新走了。

    这边,薛氏上前拉住慧心,回屋收拾东西。而朱氏则是三两下搓出来庆年的衣裳,晾到了绳子上面,然后把水泼了出去,接着也进屋去帮着收拾东西去了。

    屋子里面,薛氏帮着慧心把衣裳收拾了几件,“妹子,你跟嫂子说实话,她们是不是总欺负你?”

    “平日里还好,老爷子在家的时候,她们不敢欺负我。要是老爷子和庆年都不在,老太太就说话带刺儿,大嫂还在一旁啜咕,我这也不会跟人顶嘴啥的,就只能听着。”慧心坐在炕沿上,说着,眼泪就掉下来了。“以前还好些,就是这阵子,听说咱家搬到了山上,就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的。老太太每天还说些奇怪的话,我刚开始弄不懂,后来才明白,是说我把银子填补娘家去了,不肯拿出来给他们花用。”慧心一边掉泪,一边说道。“我这怀着孩子,每天照样洗衣做饭的哈都不耽误,可是这侄子的衣裳,也用不着我来洗吧?我不给洗,她们就这样,我也是没用,不会跟他们吵闹啥的。要不是嫂子来了,我也只能憋在肚子里。”

    薛氏叹了口气,当初结这门亲的时候,他们就担心。不过是看这陶庆年对慧心情真意切,慧心也喜欢庆年,这才成全了两个人。当时陈氏就知道,慧心嫁过来,恐怕会受气。“妹子,把你的东西全都归拢好了,该上锁的就锁好,这回咱们回去多住几天。”

    朱氏进来,帮着一起把东西收拾完,慧心的嫁妆箱子在里间屋,全都锁好了。从里间出来的时候,把那间屋门也锁上。

    这时,正好志新也把庆年从药铺里找了回来,大家帮着把慧心扶到车上,底下铺了个小被子,让慧心坐在上头。

    庆年刚才被志新一顿训,这才知道自己的母亲和嫂子在家欺负慧心,此刻看着慧心红红的眼睛,心里难受的很。“回家去住一阵子,等我把家里的事情弄明白了就去接你。好好的养着身子,知道么?”庆年拉着慧心的手,叮嘱着。

    慧心听着庆年的话,一个劲儿的点头,她也舍不得庆年,可是在这家里也实在是住的憋闷。“庆年,我等你来。”

    志明赶着牛车往家里走,庆年一直看着牛车走的没了影子,这才转身回到家里。陶老太太看着儿子的面色不好,知道刚才志新肯定是告状了,“你也不用甩那个脸子,我们可没对你那媳妇咋样。不过是让她洗几件衣服而已,哪个当媳妇的不洗衣服做饭?咋就她那么娇贵啊?”陶庆年在家里是老二,从小并不受家里重视,可是庆年争气,跟人家学了一身的好本事。如今家里的银钱,有大半是庆年挣来的。这样,老太太对于这个二儿子,心里就有些打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