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三国乱之南粤寻梦

第三十八章 向岸找工作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在工地上干了四五天,向岸觉得很累,觉得还是在工厂车间里上班轻松,工地上唯一比工厂好的就是自由一点,没那么多规章制度约束。()向岸知道,现在自己遗失了身份证及毕业证,要进厂就必须办个假的证件。这天中午休息时,向岸揣着刘益给的二百元钱出了工地,在一市场入口的地方见几个拿着办假证的名片在晃悠的大妈,向岸走到一个面较和善的大妈跟前,跟她谈了价钱后,向岸把写着自己身份证号码及毕业学校等信息的纸条及照片给了那个大妈,见大妈要价不高,而且第二天就可以拿到,向岸干脆连暂住证也办了个假的。

    第二天中午休息时,在办假证的大妈那里取回了假证件,向岸仔细瞧了,果然做得与真一样。回来的路上,向岸在离工地不远的小店里用公用电话给家里打了一个电话,向岸跟母亲说现在已在朋友介绍的工厂里上班,朋友很照顾他,请家里放心。打完家里的电话,向岸又给陈岭打,可能陈岭在午休,手机一直没人接。

    向岸回到工地就跟刘益说,不想在工地上干了,吃不消,准备就在这附近找个厂。刘益说,要不就看丁娇娇那个厂要不要人,向岸说我只会搞注塑机,别的不会,只能进塑胶厂。刘益说:“行,俺跟工头说一下,让他把你的工资结了,你就在俺这儿住,慢慢找厂。”

    不想,向岸找了一个星期的工作,都没找到。这几天,只要见到哪个工厂门口贴有招聘广告,向岸就去看去应聘,进了十数家工厂面试,可惜有说向岸经验不足的,有说不要四川人的,也有说工资达不到向岸要求的,更多让向岸等通知的,反正都是没成功。让向岸无比泪沮,自信心大丧。

    直到多年以后,向岸才明白,这些招聘广告里写的应聘条件,对应聘者是否真的具备并没多大关系。这是数年后,他陪着死党陈岭站在公司办公二楼宽大的落地窗前,陈岭指点着楼下排队等待应聘的外来工,对人事文员交待哪些人可以招进来,哪些人决不能要。()待人事文员下去后,向岸当时开玩笑对陈岭说:“丫的,你交待可以进来的人,不是长得漂亮的妞,就是你看着顺眼的人,要么就是熟人打过招呼的,那招聘简章上还列那么多条件干嘛?直接让来应聘的人排好队走一圈,你站在这儿买牲口一样指一下:这个、这个、还有那个,我要了,不就行了吗。”陈岭无奈地说:“没办法,一是来应聘的人太多,而且往后学历高的越来越多,你选的范围大,现在供大于求,是用人单位的市场;二是没那些招聘条件限制,靠关系进来的太多,时间一长就会形成某一个地方的人数在厂里独大,导致厂里太多,混乱难于管理;三,如果让一个文员在那么多人中公平地选出几个人的话,那她看简历都要一天时间,工作量太大。现在我这么一交待她,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了。”向岸听后,当时就为那些找工作的晚辈们难过,同时也为自己当年傻傻地到处看招聘广告去应聘而心酸。经过多年的打工生涯后,向岸总结出:找工作时,应聘成功机率等于20的工作能力,加50的运气,再加30应聘时的应答技巧。而50的运气中,冥冥中的运气只占10,比如你去应试那天,竞争者少或者刚好明显地不如你;而另外40的运气就是看招聘者看你是否顺眼,看你顺眼了,其它的事都事半功倍了;如果招聘者看你不顺眼,那你在应聘现场表现得再卖力也妄然;一个人在该职位上的工作能力,大都只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才能体现出来,在应聘当天只能作为你去应征或者在应答时的底气,所以只占应聘成功机率的20。而另外30的应答技巧却主要由一个人的性格和反应能力决定,善于言谈者在这一点上占优势。

    向岸曾把自己与曹斐对比过:在能力上两人相当,各有所长;运气上也可能相等,但应答技巧和反应速度上,向岸自叹不如。曹斐说起话来头头是道,妙语连珠,而且知道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向岸却有个毛病,就是不懂拐弯抹角,而更要命的是,别人知道隐瞒自己的短处,而向岸在应答时,却总是不知不觉地告诉考官自己还有哪些不会的东西,虽然向岸说得很谦虚,但考官就已认为他不行了。

    不管在过去还是将来,向岸一直都认为自己除了身高外,其他哪方面都不如曹斐。所以几个月前,向岸对曹斐一直没能找到工作而不解。而现在向岸自己找工作了,就开始体会到了曹斐当时的难处。

    这日下午,找工作找得精疲力尽的向岸,一回到刘益住的工地上,便早早地进工棚里睡了。半夜,向岸被惊醒了,原来,工地上民工们正在把车上的劣质建筑材料下完,然后把合格建材上车时,数辆警车突然冲了出来,把工地的出入口堵住了,围住了整个建筑工地,取证拍照后,警察带走了卡车司机和工地上管事的人,并勒令工地明天起停工,待政府批示处理。工地上一片混乱,农民工们议论纷纷,都担心起自己的工资还能不能拿到。

    第二天早上,向岸吃完刘益为他准备的早餐,然后写了几份个人简历,便出去找工作了。刘益和工地上的人还在闹哄哄的,有人说包工头昨天晚上在酒店被警察找到,已被抓起来了,警察正在调查建筑材料被掉包的事,在查证和挖寻相关的涉事人。工地上的农民工们认为,包工头都被抓了,他们的工资可能是拿不到了,他们商量后,准备一齐去找承包这幢楼的建筑商讨要工资,如果不行就去劳动局闹。

    上午,在离丁娇娇上班不远的地方,向岸终于找到了工作,是一家塑胶模具厂,与丁娇娇所在的电子厂只隔了一条街。厂里招聘的人看了向岸的简历后,只问向岸在这家厂有没有熟人,向岸说没有,人事文员就把向岸带到部门经理那里。部门经理也只是随便问了一下,就把交向岸给了生产车间的科长,生产科长让向岸在一台注塑机上试机操作,见向岸很熟练地把产品调试出来了,便让向岸去人事部办了入厂手续,并通知向岸第二天来上班。

    中午,向岸兴高采烈地回到工地上时,刘益和民工们正在吃饭。刘益告诉向岸,他们今天正准备去劳动局时,劳动局的人就来了。劳动局的人说,司法机关已经冻结了承建这幢楼的建筑商的资金账户,民工的工资等劳动局的人和工地负责人核实后,就会从冻结的资金里先拿出一部分来支付民工工资,所以要大家不用惊慌。但也有不好的消息从知情人嘴里出来,说这里建的是学校,现在建到一半就出事,而且前期用的都是不合格的材料,所以不可能再继续建下去了,现在成了烂尾楼。也就是说工地上的民工都失业了,这里要等政府批示拆除重建,就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了。

    得知向岸还未吃午饭,刘益为向岸重新煮了面条,向岸是四川人,不喜欢吃面条,向岸吃到一半,笑着跟刘益说:“你煮的面条要是有你烤的肉那样好吃就好了。”

    刘益一愣,说道:“安子说俺煮的面条好吃,俺以为你也喜欢,那以后俺做饭你吃。”

    向岸一听,心中有些愧疚,忙说:“不用,我是说你煮的面条好吃,只是你烧烤的肉更好。”向岸又忙岔开话题道:“刘大哥,我找到工作了,就在丁妹子的厂附近,离这儿不远,今天办了入职手续,明天就上班。”

    刘益道:“那好,不用天天在外面找工作了,你看这些天,你都晒黑了。去那里上班了,俺以后就常去看你。”

    向岸道:“不用,丁妹子说,让我跟你住在一起安全,所以我就在厂里办了外宿的申请。反正又不远,我就住这儿了。”

    </br>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