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小柯的《蜂刺》马上就要上映了, 考虑到影响到问题, 聂榛限制了他和叶靳过于频繁的来往。
“你还是专心宣传吧, 他现在状态不好难免会影响到你。”
“可是我……”
“你什么你,你知道现在多少人都在关注你吗?你觉得这时候把媒体的目光带到他的身上合适吗?”聂榛毫不留情地批评。
他的考量显然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 他倒不是单纯地护着姜小柯, 害怕他被叶靳连累到。而是姜小柯马上就要有新片上映, 上映前的宣传力度很大, 媒体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连带着他身边的人都受到了格外的关注力。
可叶靳此时最不需要的就是关注力, 姜小柯的关心其实只是有害无益。
“好吧!”姜小柯被聂榛有理有据的辩论给说服了, 无奈地答应了。
“叶靳真是走运,有你对他的事情这么上心。”
“哪里哪里,明明都是你在打点。”姜小柯无功不受禄,不敢居功。
“客气什么?要不是因为你我才懒得管别人的破事儿。”聂榛遇上给他顺毛的就容易傲娇, 就算是帮了别人嘴上也不肯好好说话, 别扭得厉害。“行了行了,我要工作了,挂了吧!”说完就挂了姜小柯的电话。
姜小柯握着手机笑出了声。
其实相对于演戏而言, 姜小柯很不喜欢后期的宣传活动,在他看来这只不过是享受演戏的畅快所带来的副作用,就像是宿醉之后的头痛一样。不过在当今的时代,宣传是必不可少的,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念早已过时, 除了影片本身的质量之外, 前期谁吆喝的声音大也是个很重要的因素,起码对前三天的票房有关键性的作用。
这次《蜂刺》的主要投资方是聂榛工作室,姜小柯当然不能让聂榛在自己身上的投资赔钱,因此宣传期也格外卖力,很好地展现了他的职业素养。
在这场宣传浪潮中最为高兴的还是姜丝儿们,要知道姜小柯自从《深海》之后就一直走低调路线。综艺和采访都少得可怜,粉丝们没粮吃简直都快饿死了。可这次的宣传活动简直就像是开仓赈灾一样,电影还没上映让姜丝儿们就快高丨潮了,数不清的宣传和粉丝互动,不少人都在电影上映的宣传期里要到了签名甚至是合照。
期间聂榛也参加了两次比较大的宣传活动,期间被问是以什么身份来参加的时候,聂榛透露了自己也在电影中饰演了角色,只不过预告片中没有自己的“戏份”。
这一下更引发了网友的广泛讨论,一个三分多的预告片被反复地观看分析,人人都试图推断出《蜂刺》到底讲了个什么故事,每个人在里面又会有怎样的发展。
除此之外,《蜂刺》还和某知名矿泉水品牌合作,推出了“蜂刺”系列包装,占领了线下宣传的高峰。矿泉水本来就几块钱也不贵,包装上占据了三分之二位置都是姜小柯精心打造过的造型,半长的头发、冷峻深邃的眼神一下子就抓住了人的目光,在超市的货架上格外显眼。
后来电影上映后的成绩也证实了这种病毒式宣传的影响力。
《蜂刺》在一个多月热火朝天的宣传期过去之后,终于在暑期档的第一个周末上映了。
首映前后《蜂刺》的相关话题频繁登上微博实时热搜榜,并排在前面居高不下。
当天电影的排片率就达到了36%,上座率也高达80%。姜小柯在首映当天跑了三家电影院与观众做互动宣传,由于同期上映的电影没一个能打的,《蜂刺》这部大制作高宣传的影片更是在一开始就显露出傲视群雄的气度来。
首映过后各大网站和app、客户端都开始出评分和影评。在评分人数不少的情况下,豆瓣、时光网和线上售票的app评分都高于8分,其中一些甚至高于9分。
先观影的人群的好评起到了带动作用,观众不瞎网友也不傻,前期的宣传说到底还是锦上添花,拼到后面还是要看片子的质量和口碑。
《蜂刺》显然是两方面都做得很好的,在上映后排片率一直在上升,顶峰时期甚至于达到了75%。
而这些看似抽象的数据,最终都会转变成“白花花的银子”。
毫无疑问的是,《蜂刺》在票房上是打了一场漂亮的胜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