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返回大区后,黄总很快通知陈轩提供项目报价,并在电话中告诉陈轩,如果价格合适就尽快签订合同。这是一个重大的信号,它明确的告诉了普思,彩云集团已经有了和普思合作的意向,并且这个意向是明显而强烈的。陈轩对此感到有些许激动,想到多日来的努力即将有了巨大回报,觉得幸福来的太快而让他猝不及防。
在叶政的主持下,江路白和陈轩完成了价格设计,在这份价格设计中,劣势的基调并没有变化。江陈二人认为尽管从目前的形式上看,彩云集团对普思的态度有了很大转变,佳灵集团的参观也加分不少,但还完全没有底气敢说彩云集团一定会选择普思作为合作伙伴。因此,价格选择和之前提交的价格范围保持一致,同时取低一些的区间,是比较保险的方式。最终三人决定确定在八百七十万。
很快又过了两天,黄总通知陈轩尽快准备合同文本,双方看看条款。这又是一个重大信号。当陈轩告诉江路白这个消息时,正是晚上八点左右。从电话背景声中,江路白似乎正在厨房炒菜,炒菜的声音停顿了几十秒后,江路白问了一个陈轩记得很多年的问题:“这一切是真的吗,凭什么是我们?”
是的,这一切是真的吗,现在看来都是真的,最起码彩云集团已经在和普思磋商合同了。凭什么是我们,现在看来就是我们,黄总的坚定支持是主要因素,我们自己的努力也密不可分。陈轩和江路白心中想着,但却谁都没有说出来。在强烈的胜利欣喜中,能做的便是按照黄总的交代,马上准备合同文本,这是只有益处没有坏处的。
接下来的一周,陈轩和江路白都在焦急的等待着黄总的回复。每隔两天,陈轩便会电话催促黄总合同进度如何,期间还有两次现场的推动。黄总告诉陈轩,“公司正在审核,快了,再等等。”
陈轩在焦急等待中,接到着黄总的通知,安排交付项目组成员的会面。这个消息被阮仲胜、叶政等一致认为是彩云集团合作意向的明确表达。毕竟彩云集团已经在知道普思价格、审查合同的同时,要很认真的考察交付人员了。这确实是一种负责任的合作的态度。但这一点给普思大区带来一些挑战,如何临时组建一支让彩云集团满意的专业团队呢?
陈轩首先想到的是佳灵集团的项目团队班底,佳灵集团的应用效果获得了彩云集团认可,以佳灵团队为班底加上普思大区的团队,应该可以应付。至于未来实际的现场交付团队组成,只要不写进合同中,再灵活应对便可。陈轩的思路得到了阮仲胜、叶政的支持,这也是目前来看最可信的思路。阮仲胜亲自向北方大区要了人。
陈轩对此保持了必胜的信心,项目已经到了临门一脚,一切都不能有丝毫懈怠,否则就将前功尽弃。
这支临时拼凑的项目组,凭借事先完善的准备,顺利的完成了项目组会面的使命。郝奇认为,“以佳灵项目组为班底的团队,虽然不在本地,但足可以看出普思的重视。这支团队有丰富的实施交付经验,一定可以做好彩云集团的项目。”陈轩内心对郝奇这个结论多少有些感激,毕竟在会面之前,陈轩心中都是忐忑不安和没有把握的,但郝奇的结论给了他肯定和信心。
用叶政的话说,“既不失望,也不惊喜。”以普思大区在这方面的资源,做到这个程度显然已是十分不易了。
与此同时,这几天的杨滔,也在焦急的等待中。价格和合同文本早已提交过去,但一直没有开始正式的价格沟通。从郝奇口中,杨滔知道了佳灵集团的参观效果不错。这时杨滔终于从陈轩那通电话中醒悟过来,普思在彩云集团项目一直在试图争取和挣扎,并开始用拖延的方式试图寻找转机。华富决定放缓节奏并观察判断普思的策略,是错误的。从目前的情况看,普思已经在佳灵集团参观上为自己加了分,尽管这并不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但确实给华富带来不小挑战。
如何尽快消除这种不利影响,并且将项目节奏重新拉回己方中来,已经显得十分紧迫。杨滔决定组织一次客户参观和项目组成员会面。带领彩云集团参观那家行业龙头企业,并组织双方高层见面交流,从方案和案例上重新赢回高地;组织交付阶段项目组成员会面,这个项目组中的核心成员是以华富咨询服务部专家领头的专业团队,他们在集团管控和行业认知方面的专业度和深度是毋庸置疑的,从这个方面让彩云集团吃下定心丸。
这个动作需要比较高的协调能力和掌控能力,一步错则全局输。如果参观效果不佳,那意味着华富前期的方案和案例优势全无;如果项目组会面不顺利,那意味着华富交付团队的专业度大打折扣,不但不是定心丸,反而是疑心丸。杨滔对此却很有信心,如果不是非常规方式,也不能打的对手措手不及。项目组会面,就是冲着普思本地没有这个领域专业级团队的短板去的。杨滔相信,这个动作的设计,势必将再次考验普思的资源能力,并在此巩固和奠定华富的优势地位。
在时间上,杨滔刻意放到普思的项目组会面之后。这样便可以根据普思的情况,再做灵活应对。普思的效果比杨滔预想的要好,居然没有在团队人员方面出现明显纰漏,看来一定是阮仲胜施加了很大的支持力度,这是十分少见的。但短板终究是短板,无法在短时间内本质上改变,以佳灵集团为班底的团队,大多数成员属于北方大区,他们在彩云集团未来现场实施交付中如何发挥作用,是一件很值得商榷的事。从另一个方面说,以北方大区人员为班底,也彻底做实了普思大区在这个行业没有令人信服的人力资源。
这便是杨滔希望达到的。让对手自己证明自己的短板,让客户自己发现,而杨滔自己则只是做在屏风背后的那个人。
在华富的这次客户参观中,那家行业龙头也相当支持华富,有一位分管信息化的副总裁出面接待,一位分管集团财务的副总裁出面介绍集团管控思路。在这次沟通交流中,华富一如既往的在集团管控和方案的高度方面征服了彩云集团。这家龙头企业高层的支持态度,也让彩云集团认为华富的实力绝不是说说而已。
在这次参观的第二部分议题是华富交付项目的集体亮相,这支堪称豪华的项目组,由华富大区一位资深项目经理领衔,一位集团管控领域首席咨询专家,两位供应链领域资深咨询专家,外加多位资深的交付顾问。这支团队显然做了周到的准备。在这次会议上,项目经理系统性的介绍了项目时间规划和各阶段主要事项,并对潜在风险和预案进行了极富见解的阐述;集团管控和供应链领域的咨询专家分别从各自领域的发展趋势、彩云集团可能面临的挑战、实施交付阶段的对策等方面,做了专业周到的分析交流。这次会面近乎成为了彩云集团信息化项目的启动会。
陈轩当然没有看到这块屏风。在所有项目***应商与客户之间、供应商与供应商之间,都存在着这块屏风。这块屏风类似于一堵墙,将各方的信息隔离,甚至产生巨大的误差,而屏风另一侧的人则各自沉浸在自己认为的那种态势中。杨滔给陈轩设立了这样一块屏风,这块屏风一开始便是项目节奏的刻意放缓,它让陈轩认为找到了一些时间;这块屏风后来事佳灵集团的参观和郝奇态度的转变,它让陈轩几乎认为已经找到了转机;这块屏风后来是各供应商提供报价和合同文本,它让陈轩机会确信彩云集团的合作意向十分明显;这块屏风后来是对项目团队的会面考察,它让陈轩确信彩云集团已经准备与普思合作。
不光是陈轩,黄总的面前也有一块屏风。这块屏风让黄总觉得他安排的事项、他的意愿就能影响最终决策。于是在他屏风这一侧,普思和黄总都在自顾自的忙碌着,并期许有一个好的结果。
当屏风撤去,各方信息清晰的直接碰撞,才知道谁是对谁是错,谁是胸有成竹谁是异想天开。而在此之前,谁也没有十足的把握去了解清楚屏风另一侧的情况,自然也没有十足把握去掌控胜负。然后,胜利的一方,大多数是主动撤去屏风的那一方。这是基于一种对信息和事实的周密分析之后得出的判断,也是一种对赌。
华富的这次客户参观和项目组会面,正是杨滔撤去屏风的安排。这次参观和会面带来的冲击性优势,直接掀翻了隔在普思和华富间的屏风,让普思在这种强大的冲击下惊奇、错愕、怀疑、认清、恍然大悟并最终相信和承认。
在随后的几天,陈轩明显感受到了这种冲击性。黄总对普思的耐心已经逐渐消失殆尽,他明显觉得普思并没有在这次“公开的赛马”中给予自己十足的支持,反而一直在逼自己做出选择。郝奇对普思的态度已经十分清晰,在陈轩将最终价格打印版提交给郝奇时,郝奇看都没看便扔到了办公台的一角,用轻蔑的语气对陈轩说道:“哼,普思!”在此期间,他也没有看过陈轩一眼。陈轩觉得脑中嗡嗡作响,但仍坚强的说完了该说的话,希望能保留一点普思和自己的尊严。陈轩似乎是装着沉重的屈辱走出了郝奇的办公室。
这个时候,没有任何人能帮得了陈轩,这些感受也只能由他一个人去体会和承受。自此,犹如一场春梦初醒,在所剩无多的余味中,迎面而来的是现实的压迫感;犹如一次海市蜃楼的破灭,在毫无迹象的胜景中,迎面而来的是现实的热浪侵袭。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