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长白山下好种田

长白山下好种田_分节阅读_8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静涵可不管那些,她只知道收甸枣子的来了,今年还是三文钱一斤。这可就不低了,于是村子里有不少的孩子全都去摘甸枣子了。

    这甸枣子,顾名思义,是要长在甸子里的。正好上次去采猴子腿的地方就是一片大甸子,大家都到那里去摘甸枣子。到了那里一看,一棵棵不算很高的小树上,结满了蓝紫色的小果子,这就是甸枣子了。大家都拎着篮子,赶紧的各自找一棵树就开始摘。熟透的甸枣子是深紫色的,果肉里面全是紫色的汁液。这东西酸酸甜甜的,一直都是孩子们的最爱,一边摘,一边放到嘴里几个。不用使劲咬,轻轻的用舌头一抿就行,里面那酸酸甜甜的汁水就出来了,略微带着一点苦味,吃起来特别的好。不过,这东西吃多了,容易把舌头都染得紫黑的。

    这甸枣子的果子并不大,大概也就人的小手指头那么长,比小手指还要细,摘起来并不容易。人家收的人还说了,不能有青果,不能有树枝树叶什么的,所以就更要小心。好在这里非常多的甸枣子树,所以一头午每个人也能摘个六七斤的。他们都是背着干粮出来的,不想来回的耽误时间,所以中午大家就找了个地方坐下,一起吃东西。打开布包,里面无非是一块饼子,还有几块咸菜而已。今天静涵和文昌,文宣都来了,家里给他们带了一些小鱼干。用油煎的酥酥的,吃起来特别的香。

    静涵拿了几根鱼干给了玉梅,“玉梅姐,尝尝。”玉梅也不客气,接过来放到嘴里,嚼了嚼,“嗯,真香。”说着,把剩下的给了他的弟弟子文。

    大家吃完了东西,就又开始干活了,一直到了未时末,这才停手,每个人都摘了不少。大家都挎着篮子从草甸子里走出来,然后往村子的中间走去,那里有人在等着收呢。到了地方,收甸枣子的人已经等着了,挨个的给过了秤,然后算钱给钱。静涵摘了十二斤,得了三十六文钱,文昌摘得少些,有八斤,文宣九斤,也都算了钱拿着。大家都很高兴,一个个眉开眼笑的往家走。

    到了家里,正好薛氏在和陈氏说那个仁济堂的郎中的事情呢。“娘,那个大夫长得可真是不错,我还打听了,他家就在镇上,姓陶是家里的老二,老大已经成了亲,跟他们一起过。家里还有一个弟弟在读书,一个妹妹。家里父母岁数也都不大,老陶头是个手艺人,是个木匠,一年也不少挣,所以家里过的还行。就是那个娘有点刁,要是慧心嫁过去,可能和她不一定能处得好。”这是薛氏一头午打听来的。

    陈氏想了想,“这家庭还算可以,就是这老婆婆婆略微不太如意,也没啥,多让着点就有了。婆媳相处,也是越来越好的。这样吧,那天我就跟钱媒婆说,这亲事咱们同意了。慧心的亲事要是定了下来,我的心也就放下了。”陈氏决定结这门亲。

    正好静涵他们回到了家,“奶奶,娘,我们回来了,今天我和文宣挣了六十文呢。”静涵一进屋就开始卖弄。

    “好啊,那可不错,能买三斤肉了,咱们家的孩子就是能干。”陈氏也挺高兴的,虽说孩子们挣了钱并不交给她,终究也是在这个家不是?没跑了外面去。“好好放着钱,留着买点吃的,用的。可别乱花了。”陈氏叮嘱着。

    “哎,奶奶放心,我们不会乱花的。娘,你明天有空吗?咱们一起去吧。”静涵想让母亲也去。

    “行,明天我也没啥事,就和你们一起去。”薛氏很痛的答应了。

    一旁的文昌撇撇嘴,“奶奶,为啥我娘从来都不陪着我们一起去上山啊?”说着,眼泪就掉下来了。陈氏看了,赶紧的抱起来文昌,“文昌乖,明天奶奶陪你去。”

    ☆、第十六章

    晚上的时候,魏氏并没有回来,文成就有点奇怪。“奶,我娘今早晨出去的吗?她说没说去哪了啊?”

    “没有啊,早晨吃过了饭,我有点事出去了一趟,回来就没有看见你娘。可能是回你姥娘家了吧。”陈氏也不知道二媳妇什么时候走的。“慧心、静雅,你们两个看见了吗?”

    慧心和静雅都摇了摇头,“没有,我们都在屋里,没出去。”

    “这就奇怪了,她能上那里去啊?”陈氏也想不明白。

    这时,文成跑回西厢房里,看了一下母亲的屋子,然后回来脸色就变了。“奶奶,我娘的一些衣服不见了,好像家里放钱的小箱子也动过了似的。”

    大家一听这话,赶紧都去了西厢房里。果然,衣柜里不少的衣服都不见了。那个魏氏放钱的箱子打开了,里卖弄空空的,什么也没有。陈氏看了这个,就知道不好,恐怕这魏氏是拿着钱跑了。“这个丧良心的婆娘,她这是拿着钱跑了啊,你说咱家对他这么好,她怎么就跑了呢?这还有两个孩子呢,她的心可真够狠的啊。这个黑了心肝的,留下这两个孩子,可不是要让人家笑话一辈子吗?我都跟她说过了,她要是看好了哪个,家里就成全她,为啥她还要跑啊?”陈氏一边说,眼泪就流下来了。

    文成和文昌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的,两个人的脸上也流着泪水。“娘,你为啥不要我们啊?为啥啊?娘,你在哪?”文昌哭喊着。

    薛氏看见这个情形,赶紧上前搂住了两个孩子。“文成,文昌,不哭啊,还有大娘呢,以后大娘就是你们的亲娘。”心中也忍不住咒骂魏氏,心太狠了,一点也不顾着孩子,这让孩子以后可怎么见人啊?

    静涵和静雅站在门口,看着屋里这个情形,也忍不住哭了。上前来抱住文昌和文成,“文成哥哥,文昌弟弟,不哭了,咱们不要那个狠心的女人了。以后咱们一起过,咱们就是一家人。”这两个孩子可真够可怜的,爹爹没了,娘也跑了。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啊?

    许老爷子气得手都抖了,好不容易扶住了墙才站稳,“好了,都别哭了。咱们也不能明着打听,不过,以后可以听着点,要是知道哪家的男人也不见了,估计就是一起跑了的。咱们都那么跟她说了,她也不说看好了哪个,就是她跟人家有老婆的人不明白。如今两个人商量好,一起跑了。”

    志新也觉得父亲说的很有道理,对于这老二媳妇,一家人都是够可以的了。没想到,就是这样,他还是跑了,而且还带着二房所有的钱跑掉了。那可是弟弟的抚恤金啊,是弟弟的一条命换来的,就这样便宜了那个婆娘。“好了,文成,文昌,以后就跟着大伯过吧,只要有文翰和文宣一口吃的,就不会饿到你们两个。大伯发誓,必定会好好地对待你们两个,比亲生的还会好。”志新也来到两个孩子的前面,抱住这这两个可怜的孩子。

    西厢房今晚是不能住了,不能留着两个孩子单独住在这里,万一两个孩子跑出去找母亲可就坏了。于是把他们两个安排到了文翰和文宣的那个屋子里,四个男孩睡在一铺炕上。志新还特意的嘱咐了文翰,晚上一定得警醒着点,有动静赶紧喊人。然后出去把大门插好,用锁头给锁了,这才回屋去睡觉。

    这一晚上,文成和文昌都在那低低的哭着,文翰一晚上都没敢睡熟,生怕两个弟弟有点什么事。好不容易到了第二天早晨,大家全都没精打采的起来洗了洗脸,然后吃了点饭。

    文翰和文成都是要去学堂的,吃过了早饭,文翰就拉着文成去学堂,文成却死活不肯去了。“大哥,我不想去了,大家会笑话我的。”

    “胡说,谁会笑话你?那个敢,看大哥不揍扁了他才怪呢?”文翰拉着文成,一路往学堂走去。其实这才刚刚发生的事情,村子里的人根本就不知道,也还没有人笑话文成。他们在学堂里认真的听着课。

    静涵和文昌,还有文宣一起要去摘甸枣子,薛氏昨天已经答应了要跟着上山的,所以就拎了个篮子,跟着大家一起走。

    陈氏呆在家里有些闷的慌,就领着文昌,大家一起去了村东北的草甸子里去了。这片草甸子非常大,就算全村的人都来摘甸枣子,也不会摘光的。大家各自拎着篮子,摘下来就往篮子里放。这摘甸枣子也是个很麻烦的活,甸子里有不少的树根子或者倒木什么的,不小心就会绊倒。另外草甸子里面有很多的水坑,弄不好就会掉进去,所以大家也得注意着脚下。

    一上午的时间,大家也都摘了人不少,中午志新他们还要回来吃饭,所以薛氏和陈氏就赶紧的回去做饭了。静涵他们摘了一阵,也都回家了。还是到昨天的地方,卖了甸枣子,然后大家拿着钱回家去了。

    到了家,正好饭都做好了,志新和老爷子也都从地里回来,大家一起吃了饭。下午静涵还有点不死心,想要再去,薛氏不让。“静涵,下午就别去了,咱们把土豆起一下,该要种白菜了。”

    都说头伏萝卜二伏菜,在这里,都要早些种才行,白菜要在二伏出苗才行。所以就得提前把早土豆起出来,然后把地翻了,好种白菜。静涵点头,“行,娘,我们都帮你。”她说的是文宣和文昌,现在文昌可是重点关注的对象,大家一起干活,这样他们会觉得自己和别人没有什么不同,以后不容易自卑。

    这起土豆没啥了不起的,大家先是把土豆秧子拔了,就会带出一些土豆来。把这些土豆摘下去,堆在一起。然后薛氏就拿着镐头,刨开土,露出地里的土豆来。静涵和两个弟弟上前捡土豆,他们捡的很仔细,连小的也都捡了起来。这些小的人吃不行,但是可以洗洗烀熟了喂猪,也能省些粮食。

    家里人口多,所以这早土豆种的也多些,总共种了十来垄的土豆,起出来不少土豆,堆在一起。静涵他们捡的时候,都是分开大小的,等吃的时候先吃小的。新鲜的土豆不用削皮,用个篮子盛着,到小河边,把篮子放到水里,然后使劲的搓土豆就行,没多会儿皮就全部都被搓掉了。那些大的可以留着以后吃,过几天土豆的皮就干了,那时候洗不掉,只能削皮了。

    庄户人家,白菜土豆,就是一年的菜了。而土豆最耐储藏,能够吃到明年开春,所以家家都会种很多。

    土豆起出来,最好在外面晾一天,然后再放到屋里或是仓房。晚上饭是陈氏做的,大家干了一下午的活,也有些累了,晚饭吃的都很香。

    接下来的几天,静涵他们还是上山去摘甸枣子,文翰和文成沐休的时候,也会跟着大家伙一起上山。这甸枣子总共也就摘了十来天,之后就不行了,熟的太透,一碰就会掉了。再者也没有那么些,要知道村里不少的孩子可都去摘呢。

    陈氏这些日子因为魏氏的事情,一直心情不太好,所以也就没去找那个钱媒婆。这天正坐在院子里做针线呢,钱媒婆倒是从外面进来了。

    陈氏赶紧起身相迎,“她婶子,今天怎么来了,我还正想去找你呢,这几天忙,也没倒出功夫来。”陈氏赶紧给倒了杯水出来。

    钱媒婆坐下,也没喝水,脸上有一丝尴尬,“嫂子,说起来我有点对不住你,这慧心的亲事,出了点变故。”

    陈氏手一抖,“咋了?”

    “唉,也是我刚开始没问清楚。这陶大夫是自己看好了慧心,然后就来找的我。哪知道这镇上的一个富户,刘家的女儿也看好了这位陶大夫,刘家就托人去陶家说亲。陶大夫的娘一听是刘家,就赶紧的答应了。你说这事办得,我都不知道咋跟嫂子说了。刘家请的是另外一个媒婆,没请我,要是请我,我说啥也不能再给他们说和啊。”钱媒婆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也是有些生气的。“你说这个陶家,也太不讲究了。不管怎么样,是他们提亲在先,好歹也得等着这头有个一定的回信,再答应别家也好。你说他们办得这事,唉,嫂子,你放心,我一定给慧心找个更好的,我还就不信了,离了他们陶家,咱们慧心一样嫁的好。”钱媒婆气呼呼的说了一大些。

    陈氏这边就有些泄气了,本来薛氏那天也去访听了,觉得这陶家真的不错。没想到,竟然会有这样的事情。“行了,她婶子,这事也不怪你,是他陶家办事不讲究。反正慧心还小,慢慢地找就是了,这阵子慧心的身子好多了,我还想好好的挑挑呢。”陈氏安慰钱媒婆。

    钱媒婆在许家做了一会儿,然后就走了。陈氏进了屋,看见慧心正坐在炕上,愣愣的看着外面。

    ☆、第十七章

    陈氏坐到女儿的面前,心里也有些难受。“慧心啊,不怕,咱们再慢慢找,会找到比那个陶大夫强百倍的人。”其实以许家的条件,配那个陶家,也有点太勉强了。

    慧心笑了一下,“娘,我没事的,就是有点挺出乎意料的。这样也好,人家的条件好,咱们配不上,就是真的成了,以后也都是麻烦。”也不知道是不是她的心里话。

    “你能这样想就好,咱们不急,慢慢的找,正好你也能养养身子。这阵子我看你的气色倒是好多了,养个年了半载的,一定会更好的。”陈氏劝了女儿几句,就赶紧的出去了,这外面还有一摊子的活没干呢。

    薛氏去河边洗衣服了,这离着河边近就是好,洗点什么东西方便的很。静涵和静雅也都跟着在河边,薛氏拿着棒槌一个劲的敲打着,静涵和静雅就把已经洗好的拿到水里去漂洗。

    河边有不少的姑娘媳妇都在洗衣服,人都是这样,爱凑热闹。一个三十来岁的媳妇一边洗这衣服,一边问道:“志新嫂子,怎么这段日子没看见你家老二媳妇啊?”

    薛美林听了这话,有点尴尬,“她二婶回娘家去了,这阵子心情不好,回娘家住段日子。”这哪里能说真相啊。

    “嫂子就别帮着圆全了,那玉荣哪里是回娘家了啊,分明就是跟人家跑了才对。前阵子她就每天都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往村东头跑,好几次我们都看到了,她和村东头赵家的老大在一起说说笑笑的。这赵家老大也有些日子没见着了,不是和你家老二媳妇一起跑了,还能是咋回事?”那个媳妇撇了撇嘴,一脸的不屑。

    旁边有个媳妇听了这话,赶紧的瞪了她一眼,“二林媳妇,饭能乱吃,话可不能乱说。你这么说,可是有什么证据吗?要是没有证据,你这不是往许家和赵家头上泼脏水吗?”

    那二林媳妇笑了一下,“证据?咋会没有证据的?我可是看到过好几次了,他们两个一起往村子东头走。这村东头能有啥?还不是一片树林子吗?赵家老大的媳妇是个傻子,成天脏不拉几的,哪个男人能喜欢?外头得到了甜头,还不就一起跑了算了?”二林媳妇的嗓子很尖,嗓门又大,一下子整个河边的人都听到了。

    薛美林听了,脸色就变了,起身来到大林媳妇的面前,“二林媳妇,你要是管不住你的嘴,我就让二林来管管。成天胡诌八扯的扯老婆舌子,你这是想干啥?”美林心里暗暗骂魏氏,可是这事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承认的,只好质问二林媳妇了。

    “呦,嫂子,你这是要干啥?我们不过是在这唠嗑罢了。再说了,你们许家自己管不住媳妇,让她跟人家跑了,还关别人什么事,咋还冲着我来了?”二林媳妇声音有高了一些,生怕别人不知道似的。

    “二林媳妇,你既然是这么说,那今天我还非得上你家去跟二林说道说道不可了。哪有这么往人家头上泼脏水的?”美林收拾好衣服,端着盆就往家走。“静雅,静涵,跟我回家。”

    静雅和静涵赶紧跟在母亲的身后,一路跑回家中。

    娘三个回到家里,正好陈氏和慧心在屋里说话呢。陈氏从敞开的窗户往外一看,正好看见自己家的大媳妇气呼呼的从外面走进来。“美林啊,你这是咋了,跟哪个生气了?”

    薛美林进了屋,坐到炕沿上,“娘,今天人家都在说老二媳妇的事,你说这让咱家以后可咋见人啊?”美林就把在河边的事情说了一遍。

    陈氏听见这些,脸色也有些发白,“冤孽啊,咱们老许家这是哪辈子做了孽了,娶进门这么个扫把星?这下可好,咱家这还有姑娘没出嫁,小子没说亲呢。可惜咱们老许家的清白门风,就这么让她给作没了啊。”陈氏也是唉声叹气的。“这事早晚也是瞒不住的,以后别人说什么,也不用跟他们辩驳了,时间长了,他们也就不说了。只是苦了文成和文昌这两个孩子了。唉。”

    已经中午了,大家赶紧到厨房里做饭,娘们几个七手八脚的把饭做好,外头志新他们也都回来了。

    “咋没看见文宣和文昌啊?他们两个哪去了?”大家坐下要吃饭,薛美林才发现小儿子和侄子没回来。“文翰,你们看见他俩了吗?”

    文翰摇摇头,“没看见,这两个家伙可能是玩疯了,忘了回家吃饭了吧。”

    “不会的,文宣从来就不会忘记回家吃饭。咱们赶紧去找找。”美林急忙转身往外走。

    还没等她走到大门口呢,就看见小儿子和小侄子两个人,一瘸一拐的回来了。两个人身上全是土,脸上也弄的很脏,文昌的嘴角还有血。美林赶紧的走了过去,“你们俩这是怎么了?咋弄的成这个样子了?谁欺负你们,娘去找他们算账。”

    文宣还没说什么,文昌直接扑到梅林的怀里,“大娘,我娘为什么会跟人跑了?她为什么不要我了?村里的孩子都说我们是野种,没爹没娘的野孩子。还说我娘不要脸,跟人家跑了。我气不过,就和他们打起来了,大娘,文宣弟弟是帮我才让人打的,你别怪他。”文昌一边哭着,还能想起来护着文宣。

    薛氏听了小侄子的话,心里也难过起来。这当娘的不检点,害的孩子们都跟着受连累,魏氏啊魏氏,你的心可真狠啊,怎么就舍得这么两个好孩子啊?薛氏搂着两个孩子,眼泪也掉了下来,“好孩子,不哭了,以后我就是你娘。谁再敢欺负你,娘去找他算账。”

    薛氏一手领着一个进了院子,正好陈氏也出来了,看见两个孩子这样子,也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忍不住又叹了口气,领着文昌回屋换衣服去了。

    等到两个孩子全都收拾干净了,一家人这才坐在一起吃饭。“老头子,这事你看该怎么办?村子里早晚会知道老二媳妇的事的,以后这孩子可怎么办啊?”吃过了饭,陈氏问老许头。

    许家老爷子也是一筹莫展,忍不住装了一袋烟,抽了起来。“这事还真就没啥法子,那个败家媳妇已经跑了,这事咋地也瞒不住。我看不如这样,咱们还是找来村长和村子里的老人来,跟他们把实话说了,也省得大家瞎猜,反到越说岳邪乎。咱们老二也没了,我就替他把魏氏休了,以后这魏氏不是咱们家的媳妇。外人笑话是难免的,咱们也只能忍着了,人就是这样,过一段时间也就忘了。”说实在的,还真就没啥法子,就算是不说,人家也会猜到的,到时候还不知道说的多难听呢?

    陈氏听了老头子的话,也没说什么,这事怎么办,吃亏的也是他们许家。以后孩子们再出去,恐怕会受人家的指指点点了。“也没啥好法子,就这样吧。抽个空去趟魏氏的娘家,告诉他们一声,以后两家再也没有什么关系了。我猜他们一不可能一点不知道,断了也好,省得以后再有什么麻烦。”陈氏回头看了看几个孩子,“文宣,文昌,这阵子少出去。你们毕竟年纪小,说也说不过人家,打更打不过。不如在家呆一阵子,等时间长了,大家也就忘了。”

    文昌点头答应,“奶,我听你的。以后少往外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