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稍微对世界农业发展的不同方向进行客观分析,则必然导向对人类文明现代化进程进行全面系统的反思。金教授即是如此。
他洞察了当时西方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诸多对人类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的因素。而当时中国大城市人口密度居世界最高。像上海这样的城市却没有西方发达的下水道系统,城市人口的排泄物和污水完全依靠来自周边农村的农民每天清晨一桶一桶地将之运往农村,制作成为有机肥再施用到土壤里,最终完成城市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进一步估算可以发现,每天将一百万成年人的粪便施用于田间可以给土壤带来一吨多(大约2712磅)的磷和两吨多(大约4488磅)的钾。金教授从农业生产物质循环角度出发认识到,西方的城市利用发达的下水道系统将人类粪便和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水体,不仅造成环境污染和健康隐患,更重要的是浪费了其中可用于农业生产的宝贵资源。而中国城市废弃物的处理方式既能在减少化肥等外部投入的情况下培肥了土壤,又能利用土地无害化处理人类排泄物,避免废物直接排入外部水体导致污染和健康威胁,更创造了就业,完美体现了农业的多功能性。
若当年的西方国家及时采纳金教授的建议--学习东方农业生产和城市规划中对废弃物循环利用的原则--则可能避免密集分布在老欧洲和北美沿海岸线的因水体富营养化作用导致的死海区域的形成。
作为美国著名的土壤学家,金教授从未受到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影响,不曾有过中国传统士大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趣,但是他对东亚三国小农的赞美却是由衷的:“这群人有很高的道德修养,足够聪明,他们正在苏醒,他们有能力利用近年来西方国家的所有科学和发明;这群人长年以来深深地热爱和平,但一旦遭到压迫,他们一定会,也有能力为了自卫而战斗。”同理,20世纪20年代从美国毕业回国的晏阳初博士虽然初期给中国农民下了“贫、愚、弱、私”的偏颇判断,但随后他在深入农村的实践中改造了自我,提出“欲化农民,必先农民化”的主张,并积极开展影响深远的平民教育与乡村自治运动。
这两位均属西学功底深厚的学者,虽然从不同的学科视角审视小农,却得出了类似的认识,也使今人得以在先贤的认知基础之上去伪存真,拼凑出更加全面(色色小说 的小农脸谱。只有理解了小农及其赖以生存的自然农业和多功能村社,才具备理解中国历史和预见未来发展的基础。
谨以此书献给至今仍被世人不完全理解的中国小农。
温铁军 程存旺 石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