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在干旱地区,或者降雨量很少的季节,这些农民也有一套做法确保产量。例如在山区等缺少地表灌溉水的地区,他们普遍选择小米这种成熟周期短、抗旱、允许中耕的作物,几个世纪之前便采取了护根保持土壤水分的做法。小米在炎炎夏日下茁壮生长,在干旱季节顽强生长,在大雨时节蓬勃生长。因此,我们发现在降水量比美国更大且分布更均匀,气候比美国更加温暖,耕种季节也比美国更长的远东地区,人们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将灌溉和旱作农业结合在一起,这种结合的完美程度远远超出了美国人的想象。通过这种方式,他们养活了如此密集的人口。
事实上,相比其他国家,这些国家的土壤要更深、更肥沃和持久。尽管如此,这些地方却到处都在进行适当、有讲究的施肥。直到最近几年,也仅仅是日本开始使用化肥。但是数百年来所有土地,包括邻近的山区、运河、溪流和大海都被最大限度地用于增加土壤肥力,并且成效显著。在中国、朝鲜和日本几乎所有的高山和山地一直被视为燃料、木材、绿肥和堆肥肥料的源泉,即使在家使用过的各种燃料形成的灰最终也被当作肥料。
在中国,运河带来的淤泥被用于田间耕作,使用量有时达到每英亩70吨甚至更多。在没有运河的地方,土壤和底土被人工搬运到村庄里,若有需要,人们将花费巨大的劳力把各种有机垃圾混合在一起,在使用之前再将它们粉碎并烘干,这样就成了一种自制的土家肥。无论是人类的还是动物的粪便都被细致地保存下来并作为肥料,这种施肥方法的效果远远比我们美国人的做法优越。据日本农业局统计,1908年近2 400万吨粪便用于耕地施肥,平均每英亩1.75吨。同年在上海国际会议期间,一位中国承包商获得了每天早晨进入居民住宅区和公共场合扫除粪便的特权。这位承包商凭借收集来的7.8万吨的粪便获得了超过3.1万美元的收益。对于粪便,我们通常都是将它们扔掉,反而为此花费了大量的钱。
在日本,除了化肥,每年定期生产和使用的有机肥料达到每英亩4.5吨。6月18日我们经过山海关和满州的奉天时看见几千吨高度硝化的土家肥堆放在田间,等待“滋养作物”。
直到1888年,由欧洲最优秀的一些科学家共同参与的,长达30多年的研究,最终发现根部有较为低级的生物体寄存的豆科植物对维持土壤中的氮素起了很大的作用。它们从空气中吸取氮,腐烂之后让氮重新回到空气中。但是,长期的耕作实践早就使得远东的农民掌握了这项技术,驯化和利用豆科作物对于保持土壤肥沃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在这3个国家中,为了使土壤能保持肥沃,人们自古以来便施行豆类作物和多种其他作物轮作的方式。
在水稻收割的前后,人们通常在土地上种植“三叶草”(苜蓿),因为它可以一直种到下一个插秧的时节。到了那个时候,它们要么被直接翻进土壤,要么被用从运河底挖出的泥土浸湿之后堆放在运河的边上,发酵二三十天后,再将它们用到地里。他们确实是这么做的,在不了解他们之前,也许因为这些古老民族(色色小说 的农夫使用的犁与我们不同,我们就认为他们很无知。但事实上,他们很早便认识到豆科作物的重要性,并将它们列入轮作作物之列,作为不可或缺的一种作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