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土佐丸号依照计划如期从横滨出发前往神户。日本的轮船好像都以火车的速度行驶着。为了能尽快到达上海,到达神户后我们开始向山口丸行进,第二天直接从山口丸出发。期间我们经过神户和大阪之间的一个乡村,并且发现那儿的耕种习俗比东京平原更为高级,耕作强度也更大。那儿的土地很少,冬天没有任何作物。从图1-20中我们便能看出那儿的作物紧紧簇拥在房屋和商店周围,还有很多用来收集粪便和制作肥料的水泥蓄水池和水库,那的土壤和农作物凸显了这些堆肥设施的优点。我们还经过了一个一英亩大的花园,里面满是盛开了的紫罗兰,东西向平行地种植着,行距约为3英尺。花床的北部矗立着一个向南倾斜的四英尺高的稻草屏风,与地面成35°角。它看起来像一个烤箱形状的帐篷,起着反射太阳光、削减风力和减缓地温下降的作用。
2月24日早晨10点,我们离开神户,经过一段愉快的旅行之后,于25日下午5点半到达门司。尽管夜晚的时候海上雾气笼罩,但我们却将日本整个内海的美景尽收眼底,异常兴奋。这种美只有身临其境亲眼所见才能感受,无论是任何描述、图画,抑或照片都无法表达。我们到达港口之前已经开始涨潮,海水在九州岛和本州岛之间的海峡里咆哮翻滚着,就像门司和下关之间的那条河一样,显得非常凶险,让人不敢靠近,于是我们只好等到天亮再继续航行。
图1-20 神户和大阪之间的农村,新开的土地紧紧围绕在房屋和商店周围
岸上有货物要装载上船,船也需要添加煤了,大船刚抛锚,一些小艇便开了过来。晚上八点半的时候,那些看上去矮小但却很强壮、敏捷的搬运工便已经完成了任务,将货(色色小说 物和煤通通搬运上了船。晚饭之后我们回到甲板,搬运货物的小艇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4艘装载着250吨煤的驳船停在轮船的另一边。这些船在夜间的海上闪闪发亮,大概是因为它们装载着整桶正燃烧的煤,或者是表面呈圆锥形的一堆燃烧的煤。从煤堆底部发出的微弱的光看过去,那堆煤和四周忙碌的人看起来就像一堆乱七八糟的无头蚂蚁。许多男人女人、男孩女孩都弯着腰将茶碟形状的篮子里的煤堆放成8~10厘米高的一个半圆,以便于搬运。船的甲板到煤箱有一个斜槽,在斜槽两边堆放着两堆16英尺高的煤堆,可以看见许多人在忙碌。他们看上去就像一条无穷无尽的人链,俨然是现代化传输装置的雏形,不同的是,这条人链的每一环都是人力驱动的。装满煤的煤桶以每分钟40~60桶的速度一个接一个地由人力运送着,空桶经由下面的一条人链被传送回去。四条这样的传输带1小时能传输100吨煤,2个半小时就将250吨的煤全部传输完毕。人链中,所有的人都站成一行,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是下一个人的上手。负责清空煤桶的是一位妇女,她的背上背着一个2岁的小孩。她行动时孩子也随着她来回摇晃,这为整个工作过程增添了不少乐趣。孩子倾斜到某一边太厉害时,这位母亲便会调整孩子的位置。因为双手要忙于工作,所以孩子的母亲总是通过抖动肩膀巧妙地调整孩子的位置。这位母亲看上去很坚强,自然地接受命运的这些安排。孩子玩弄她头发和耳朵时,她总是面带微笑。或许她的丈夫在人链中某个更艰苦的环节工作着,根本无法顾及妻儿。但10点半下工的时候他必然有家能回,而且还有晚餐可吃。在工人数量大大增加的同时,能否试着为工人提供更好的条件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