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最后的胜者

第3章 人生的次级(8)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为削减开支,韦尔取消了公司绝大多数管理层的额外津贴。他还取消了公司订阅的所有报纸,并发布公告说如果谁想看《华尔街日报》,那就应该自掏腰包。

    对于公司的公务车,韦尔要求使用者要么开一张支票,要么把钥匙交出来。

    他甚至取消了和一个花卉公司的服务合同,要员工们自己给花卉浇水。

    公司的核心借贷业务尤其需要彻底改革。鲍勃·利普完成了准确报告系统后,韦尔看到大部分分支机构的成本和激励结构阻碍了公司利润的增长。

    他宣布不再对业绩最低的10%的公司分支机构发放奖金,同时向业绩最好的10%发放高达薪水的100%的奖金。

    韦尔和戴蒙都认为这是激励员工士气的最佳方法,因而他们把这个

    “胡萝卜还是大棒”的政策一直推行了多年。过了段时间,管理人员们认为他们所有人都不住在巴尔的摩,他们与公司之间无法保持联系。

    韦尔首先提出,

    “我们中的一个必须搬家”,管理团队对此自然理解为

    “你们中的一个必须搬家”。经过一番讨论,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团队中年龄最小、根基最浅的戴蒙身上。

    当时朱迪正怀着他们的第二个孩子,于是戴蒙决定带妻子和女儿一起去马里兰,他确实不愿远离自己的家人。

    就这样戴蒙成了

    “自(色色愿者”,成为管理层唯一一个承担苦差去扎根巴尔的摩的人。

    和许多在纽约生活过的人一样,朱迪已经习惯了几乎可以去任何需要的地方,于是戴蒙夫妇就搬到了因特考斯,这是巴尔的摩的首个规划社区。

    “很难想象我会生活在一个偏僻的郊区环境中,”她回忆说,

    “很快我们发现从这个一楼地面公寓,朱尔斯(jules)和我可以步行去任何我们想去的地方,唯一的问题就是其他人的年龄几乎都是我的两倍。”然而,杰米·戴蒙来巴尔的摩并不是为了交朋识友,他是来重整商业信贷公司的雄风,他可不在乎到底是生活在哪里。

    戴蒙与这些资深的老主管们一起工作,戴蒙很快便有了一个绰号

    “年轻人”。但他是个非同一般的年轻人,面对错综复杂的金融、会计和税务问题,他表现出了海绵般强大的吸收和理解能力;同时,在权衡公司各种业务的风险和收益方面,他也像个经验丰富的老手。

    对于会计规则中的一些灰色地带,戴蒙则以伦理标准坚持操守,这给鲍勃·利普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戴蒙还着手恢复了在控制数据公司管理时期薄弱的公司的商业票据拨款程序,降低了运行中的成本。

    戴蒙似乎总是先人一步。(福勒认为他

    “快得像打嗝”)他好像比任何人都更了解公司的各种业务。

    “即便是你刚刚开始谈论某问题,他也会打断你,并说‘我知道,我知道,我知道,’”和他共事多年的老同事玛吉·马格纳说,

    “他的确都知道。”由于戴蒙表现出的显而易见的专注,他的同事们容忍了他的不耐烦。

    为削减开支,韦尔取消了公司绝大多数管理层的额外津贴。他还取消了公司订阅的所有报纸,并发布公告说如果谁想看《华尔街日报》,那就应该自掏腰包。

    对于公司的公务车,韦尔要求使用者要么开一张支票,要么把钥匙交出来。

    他甚至取消了和一个花卉公司的服务合同,要员工们自己给花卉浇水。

    公司的核心借贷业务尤其需要彻底改革。鲍勃·利普完成了准确报告系统后,韦尔看到大部分分支机构的成本和激励结构阻碍了公司利润的增长。

    他宣布不再对业绩最低的10%的公司分支机构发放奖金,同时向业绩最好的10%发放高达薪水的100%的奖金。

    韦尔和戴蒙都认为这是激励员工士气的最佳方法,因而他们把这个

    “胡萝卜还是大棒”的政策一直推行了多年。过了段时间,管理人员们认为他们所有人都不住在巴尔的摩,他们与公司之间无法保持联系。

    韦尔首先提出,

    “我们中的一个必须搬家”,管理团队对此自然理解为

    “你们中的一个必须搬家”。经过一番讨论,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团队中年龄最小、根基最浅的戴蒙身上。

    当时朱迪正怀着他们的第二个孩子,于是戴蒙决定带妻子和女儿一起去马里兰,他确实不愿远离自己的家人。

    就这样戴蒙成了

    “自(色色愿者”,成为管理层唯一一个承担苦差去扎根巴尔的摩的人。

    和许多在纽约生活过的人一样,朱迪已经习惯了几乎可以去任何需要的地方,于是戴蒙夫妇就搬到了因特考斯,这是巴尔的摩的首个规划社区。

    “很难想象我会生活在一个偏僻的郊区环境中,”她回忆说,

    “很快我们发现从这个一楼地面公寓,朱尔斯(jules)和我可以步行去任何我们想去的地方,唯一的问题就是其他人的年龄几乎都是我的两倍。”然而,杰米·戴蒙来巴尔的摩并不是为了交朋识友,他是来重整商业信贷公司的雄风,他可不在乎到底是生活在哪里。

    戴蒙与这些资深的老主管们一起工作,戴蒙很快便有了一个绰号

    “年轻人”。但他是个非同一般的年轻人,面对错综复杂的金融、会计和税务问题,他表现出了海绵般强大的吸收和理解能力;同时,在权衡公司各种业务的风险和收益方面,他也像个经验丰富的老手。

    对于会计规则中的一些灰色地带,戴蒙则以伦理标准坚持操守,这给鲍勃·利普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戴蒙还着手恢复了在控制数据公司管理时期薄弱的公司的商业票据拨款程序,降低了运行中的成本。

    戴蒙似乎总是先人一步。(福勒认为他

    “快得像打嗝”)他好像比任何人都更了解公司的各种业务。

    “即便是你刚刚开始谈论某问题,他也会打断你,并说‘我知道,我知道,我知道,’”和他共事多年的老同事玛吉·马格纳说,

    “他的确都知道。”由于戴蒙表现出的显而易见的专注,他的同事们容忍了他的不耐烦。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