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在这些荒淫君主的糟蹋下风雨飘摇,而他们的死敌北周却出了一位明君。此人就是宇文邕。
西魏政权在宇文泰死后,因宇文泰诸子年幼,大权落到了他的侄子宇文护手上。宇文护在旧日与宇文泰并肩的大将于谨的支持下统理军国大事,为大司马,封晋国公。他以宇文泰嗣子宇文觉幼弱,想乘宇文泰的权势和影响尚存时早日夺取政权,因迫使西魏恭帝元廓禅位于周。公元557年,宇文觉称周天王,北周建立。宇文觉也是少年坚毅刚决,不满宇文护的专权。赵贵、独孤信对宇文护也是相当的不服。他们一起鼓励宇文觉除掉宇文护。于是宇文觉招了一批武士,经常在皇宫后园演习如何擒拿宇文护;他又与大臣商量,决定于某一天开宫廷宴会时,抓住宇文护杀掉。谁知他们的阴谋还来不及实施,就有人向宇文护告密了,反被其先发制人,杀赵贵,罢了独孤信的官,后来孤独信也被赐死。宇文觉被废黜然后被毒死。
事后,宇文护拥立宇文泰另一个儿子宇文毓,是为周明帝。在他眼里,宇文毓温文儒雅,觉得好欺负,就立他为帝。岂料,宇文毓却并不如宇文护所想象的那般懦弱无能,他在处理事务中逐渐显露出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才干。他周围逐渐集聚起一批老臣元勋。他致力于发展经济,在百姓中也威望日高。为了试探一下,宇文护假惺惺地搞了一次“归政于帝”的举动,把除了军权以外的所有权力都交还给皇帝。谁知宇文毓毫不客气地照单全收,并把自己的名号正式改为皇帝(在此以前,北周的最高统治者不称皇帝而叫天王)。所有这些,都引起宇文护的疑惧和不安。于是,公元560年指使一个御厨在宇文毓的食物里下了毒药,毒死了宇文毓。
尔后,又立宇文泰四子宇文邕为帝,是为周武帝,实际大权仍由他掌握。宇文邕小时候孝敬父母,聪敏又有资质。宇文泰因此很喜欢他。青少年时代的宇文邕,前途平坦,12岁时就被封为辅城郡公。宇文邕性格沉稳,不爱多说话,但如果有事问他,他总能说到点子上。
宇文邕深知宇文护势力已经长成,所以刚开始时,他不敢暴露自己对宇文护的不满。宇文邕一直采用韬晦之计。宇文护的母亲,被北齐俘虏,母子分离35年,后来北齐将她放回,宇文邕对她也竭力奉承,以此来博得宇文护的欢心。由于宇文邕表面上的尊重、曲从,宇文护没有像对宇文觉、宇文毓那样对待他。然而在暗中,宇文护还是时时要挟宇文邕,专横跋扈,总想取而代之。
公元572年,宇文邕感觉时机成熟,决心铲除宇文护。一天,宇文护从同州返回长安,宇文邕便与他一同来见太后,宇文邕一边走,一边对宇文护说:“太后年岁高了,可是喜欢饮酒。虽然我屡次劝阻,太后却没有听。您今天请去替我劝一下。”说着,又从怀中掏出一篇《酒诰》交给宇文护,让他以此劝说太后。宇文护进到太后居处,果然听从宇文邕所言,对太后读起了《酒诰》。他正读着,宇文邕忽然举起玉珽在他脑袋上猛地一击。宇文护跌倒在地,宇文邕忙令宦官何泉用刀砍杀宇文护,何泉心慌手颤,连砍几刀都没有击中要害。这时,躲在一旁的宇文邕母亲的弟弟卫公直跑了出来,帮忙杀死了宇文护。诛宇文护,是北宇文邕一生中的大事。它使宇文邕避免了走短命皇帝的老路,把北周从内乱倾轧中解救出来。
宇文护被杀后,北周的大权才真正开始掌握在北周武帝手中。周武帝除去了心头之患,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他在父亲宇文泰所建立的基础上,终于使原来弱于北齐的北周,转弱为强。
北周武帝一生中另一件大事就是灭佛。宇文邕在诛杀宇文护之后第二年,又召集道士、僧侣、百官再次讨论佛、道、儒三教的问题。这一次讨论把佛教抑为最末,事实上已是灭佛的前奏。当时有些佛教徒不知宇文邕用意所在,还一个劲地争辩不休,说明佛教当在道教之上,心里很不服气。僧侣的讥讽、反抗都无济于事,反而更增添了宇文邕对灭佛的决心。公元574五月十五日,宇文邕下诏灭佛。一时间,北周境内焚烧佛经,驱逐僧侣,拆毁寺庙。
宇文邕灭佛一事,被佛教徒视为佛教浩劫,竭力攻击。但从当时历史背景来看,宇文邕的灭佛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利大于弊的。当时,佛教、道教势力的扩张,不仅损害了政府的税收与徭役、兵役,也妨碍了世俗地主经济势力的扩展。这次灭佛,北周政府不仅获得了大量的寺观财富,而且获得了近300万的编民,遂使生产日益发展。正因为北周成功的灭佛运动,才使它国力大大增强,为灭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北周在武帝宇文邕的领导下蒸蒸日上,而北齐政权却在几代昏君的糟蹋下不成样子,到了亡国之君北齐后主高纬的手里,是彻底荒废掉了。北周在武帝宇文邕的领导下蒸蒸日上,而北齐政权却在几代昏君的糟蹋下不成样子,到了亡国之君北齐后主高纬的手里,是彻底荒废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