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一口气读懂南北朝史

第66章 兰陵王高长恭

海棠书屋备用网站
    昏庸的高纬所杀的第二人就是兰陵王高长恭,是自己的同胞兄弟。高肃,字长恭。他的父亲是北齐高祖神武皇帝高欢的长子文襄皇帝高澄,而母亲却连个姓氏也没有,这使得他的身世变得扑朔迷离。在他的兄弟当中,唯有高长恭的母亲没有姓氏,不知是谁。由此,人们推断,高长恭母亲的身份和地位,恐怕连官妓都不如,很可能只是宫中一个地位卑贱、不知姓名的宫女。这样,在讲究血统门弟的士族时代,高长恭虽然贵为帝胄皇孙,处境却十分尴尬。他的身份给他带来了巨大压力,每天忍受别人鄙视的目光,低声下气地生活,可能就是他小时候的人生境遇。

    然而兰陵王高长恭长的却是十分美丽,如女子一般,他的美是超凡脱俗的。虽然美若女子,兰陵王却是武艺高强,勇猛无匹。所以他的美高长恭也给他带来了极大苦恼。在那个地方割据、连年战乱的岁月里,作为王公将相家的子弟,时刻都要接受战争的考验。因为相貌俊美柔善,在战场上对阵时,他经常会受到敌手的轻蔑。对手时常嘲笑北齐会派一个小白脸来上阵。为此,他不得不命人制作了一些面目狰狞的面具,每逢出战时,都戴在脸上,以此达到威慑敌手的目的。

    但兰陵王的英勇善战绝不仅是因为戴着狰狞的面具。光靠威吓,肯定是吓不退敌人的,关键还是他自身有超越常人的战斗本领。狰狞的面具,只是为他的神勇无敌增添了一抹传奇的光环。兰陵王一生参加了大大小小无数次战役。其中广为传颂的一次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邙山大战。公元564年,北方草原的突厥和黄土高原的北周对北齐发动进攻,北齐重镇洛阳被北周10万大军团团围困,北齐武成皇帝急忙调集军队前去解围。在洛阳城外,北齐援军发动了一次次进攻,都被北周军队击溃,眼看就要面临全军覆灭的境地。这时,受命为中军将的兰陵王戴着“大面”,身穿铠甲,手握利刃,率领五百精骑,奋勇杀入周军重围,势如破竹,一直杀到洛阳城下。守城的北齐军队被困多日,不敢贸然开门,兰陵王摘下面具,城上的北齐军立即欢呼起来,打开城门,与城外大军合兵一处,奋勇杀向周军,周军大败。士兵们为了这场战役而唱歌歌诵他,后来就变成知名的《兰陵王入阵曲》,一直传唱数百年。

    兰陵王不仅骁勇善战、屡建战功,而且忠以事上,和以待下,在士兵和当时社会中广有威名。他做将军却没有将军的架子,躬勤细事,每次得到一些甘甜的瓜果,都记得自己手下的将士,与他们分着吃。作为那个混乱变态的高家的皇亲,能够做到没有架子、与将士同甘共苦确实难得。即使是对自己的政敌,他也能够做到宽厚以待。史载,当初高长恭在瀛州时,行参军阳士深上表告发他贪赃枉法,长恭因此被免官。等到高长恭东山再起,引兵进攻定阳时,阳士深刚好在高长恭营中听命,因此非常害怕高长恭会借机报复杀害自己。为此,高长恭安慰他说:“我确实没有要报复你的意思。”可阳士深心中仍不踏实,非要央求惩罚。高长恭只好找了一个小过失,打了阳士深20板子,好让他安下心来。有一次高长恭上朝时,跟随他的仆从都走散了,事后高长恭竟不以为意,并没有惩罚任何人。由此可见,他平常对待下人,是非常宽厚仁慈的。在北齐那样不把人当人看、动辄砍头杀人的疯狂时代,他宽厚仁和的一面独具风范,焕发着温暖的人性光辉,不由得让人心生敬佩。

    然而,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功高盖主,祸必降之。对兰陵王而言,最大的悲哀就是出生在一个疯狂得近乎变态的帝王家族,又遇上高纬这样一个昏庸残暴的亡国之君。

    在邙山大战后,北齐后主高纬曾假装亲切的对高长恭说:“你这样冲进敌阵之中,如果不小心发生意外怎么办啊?”高长恭一时感动,答道:“国事就是我们的家事啊,战场上我是不会想我个人的后果的。”而高纬因为他说的“家事”,又听到士兵们唱的《兰陵王入阵曲》,开始猜忌他会谋反。

    定阳之战时,高长恭代替段韶的职务统率军队,但是常常收取贿赂,累积财富,属下尉相愿问他:“您既然受到国家的委托,为什么要如此贪心呢?”高长恭没有回答,尉相愿继续问说:“是不是因为邙山大战大胜,您害怕功高震主,遭受忌妒,而要作令人看不起的事情呢?”高长恭说是的。尉相愿说:“如果朝廷真的对您有所妒忌,这件事情更容易被当成是罪名,不能避祸反而更快招来祸害。”高长恭流泪屈膝问尉相愿解决的方法,尉相愿说:“您之前已经立下战功,这次依然打胜仗,声望太大,最好之后都装病在家,别再管国家的政事。”高长恭同意他的说法,可惜没有办法成功退出。

    终于,在573年5月,北齐后主高纬派遣使者徐之范送毒酒给高长恭,高长恭跟妻子郑氏说:“我对国家如此忠心,哪里有辜负皇帝,而要赐我毒酒?”妻子流泪说:“为什么不亲自当面去跟皇帝解释呢?”高长恭心灰意冷:“皇帝怎么可能会见我?”之后就饮酒而死。妻子郑氏则进入佛门。

    北齐后主高纬残酷的杀害了自己的两位大将,对于北周武帝宇文邕来说,则是替他除掉了平定北齐的最后的障碍。在斛律光与兰陵王死后,宇文邕终于在公元576年,发动了对北齐的战争。

    此次伐齐,宇文邕集中了十四万五千兵力,改变了前次进军路线,亲自率部直攻晋州。周军以越王盛、杞公亮、隋公杨坚为右三军,谯王俭、大将军宝泰、广化公丘崇为左三军,齐王宪、陈王纯为前军。十月下旬,周军主力进抵平阳城下,北齐晋州刺史崔景暠等投降。平阳为晋阳门户,在军事上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