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幽转醒,我没有看到我熟悉的家,没有看到熟悉的亲人。原来,这真得不是梦。
一次次醒来,一次次睡去,仿佛是不停止的轮回。这几天,我几乎滴水未尽,离开家,离开亲人的现实打击令我几乎崩溃。
我总是想,是不是死了就能回去了?这个想法吓了自己一跳,万一死了也不能回去又该怎么办呢?那到时候我可就真的回不去了,那我的亲人们她们该怎么办。也许,活着还会有回去的机会,死了就什么都没了。
想通了这点,我才有了活下去的希望。说来,我已经来到这个时空十多天了,都是梅香在照料我,据说在我昏迷的时候,我的救命恩人——伊家的老爷和他的夫人都来看过我,除此之外,我并没有见过其他人。
渐渐地,我与梅香熟悉起来,她话不多,却近乎字字珠玑。她是这伊府夫人很得力的大丫头,今年十七岁,从八岁起就跟了夫人,也算老资历了。从梅香那里我基本了解了自己现在所处的环境。伊府,自然是姓伊的,不过这位伊老爷是满人,姓伊喇氏,属正黄旗人,任职于翰林院。
我一听不禁来了兴致,虽然我对这个年代的官职不甚了解,但是我知道能进翰林院应该是进士出身的吧。没承想,我的救命恩人可是个文化人。不过,通过梅香,我也渐渐了解,伊老爷只是翰林院孔目,连从九品都不是,也就是俗语说的“不入流”。这位伊老爷早年参加了乡试中了举人,后来又参加了殿试成了进士,不过名次落后,只是外放江苏做了知县。后来,因为一些缘故又调回了京城,做了这不入流的闲差京官。
我很好奇,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外县的知县也差不多应该是个七品官吧,可这伊老爷官做得越久没往上走反而现在连从九品都不是了。这么想着,我的眼光中也透出了些许疑惑。
“老爷为人宽厚,常说知足常乐。前儿老爷还说,回了北京,总算是叶落归根呢。”梅香看出了我的疑惑,缓缓的开口。
这个丫头不简单,真真的心思细腻,善解人意呢。我理解的笑笑,没说话。在这个时空里,我坚信:少说少错。毕竟,我来自未来,不管是语言还是思想,与他们都存在三百多年的差异。所谓言多必失,还是少开口为妙。况且,活在三百年后的刘璃,本也不是话多的人。
我有些自嘲的笑了,还真是有缘,我以前从网上看到,汉姓刘姓,在满清时期,应该有一支就是姓伊喇氏的。闹了次清穿就来到他们家,这是不是命中注定呢。
我失足落水,快要淹死的时候,伊老爷把我救了回来。我几乎奄奄一息,大夫都说活不成了,却奇迹般的活了过来。不知道根据什么判断,伊老爷一直说我是有福之人,生了一幅好面相。
的确,“我”确实生了一幅美丽的面孔,只可惜,这位美丽的可人儿,在落水时就香消玉殒了吧。来到这个时空的我,跟以前的我不一样。玲珑有致的身材,精致的鹅蛋脸上嵌着柳眉大眼,眼光如湖水般清澈柔美,娇俏挺直的鼻子,小巧饱满的樱桃唇,还有一身的冰肌玉骨。最重要的是拥有一种自然天成的气度,高贵清丽。说完全不是我,也不尽然,如果仔细看还是原来的我,只不过是完美化了的我,而且也是极年轻的我。“我”今年十二岁,却已是二十二岁的心智了。
在我清醒后的第三天,我发现了穿越事件的始作俑者——那枚指环。现在的我身量瘦小,套在拇指上有些松垮,于是那枚指环就贴身戴在我的胸前,所不同的是,用的不是料质粗糙的黑绳,而是一根做工很考究的细细的金链子。指环内侧有一行小字:康熙三十一年二月十二,筝。我也由此判断出我此时的年龄。说来也巧,我的农历生日也是二月十二,这一切的一切,冥冥中,难道是注定的吗?
我忘了所有的事,听口音也不是北京人。所以,伊老爷发挥了他的超级想象力。说我应该是跟随家人初来京城,发生变故,我又发生意外失足落水,失去了所有的记忆。于是,伊老爷很好心的收留了我,唤我“筝儿”。对于这个我三百年前的名字,我还真是挺喜欢的,风筝的筝,高雅飘逸。我的人生也会像风筝一样吗?永远被线拴住,永远被束缚;还是能——断线高飞?我不知道,我对我的未来失去了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