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另一项巨大的建设工程对增强大帝国的生存能力具有重大意义,那就是将洪水携带的大量泥沙沉积在洪水区的运河和河岸边,以增加可用于居住和耕种的土地面积。位于长江入海口的崇明岛面积迅速增长的原因现已明确,上百万的人口现已在这个270平方英里的新岛上建起了自己的家园。现在岛上也已经有了运河,图5-2上面的空白处代表的就是岛上的运河。上海,就如其名字代表的一样,是一座海岸边的城市。现在,上海已经向北、向东各延伸了20英里。在公元前220年,山东的濮台镇离海岸只有1/3英里,在1730年的时候,离海岸有37英里,现在离海岸有48英里。
公元500年,位于白河沿岸的咸水沽是紧挨着海岸而建的。在我们去天津的时候途经了白河,现在咸水沽离海岸有18英里。图5-3中虚线所代表的是渤海湾的海岸线,这些海岸线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它们预示着土地向海边延伸了18英里。
延伸的海岸线周围,一些湖泊和低地几个世纪以来一直遭受洪水的侵袭,形成了许多的洼地,周边的一些沼泽变成了耕地。不仅如此,运河中的泥沙被带到这片土地上,不仅使得低地的地势升高,运河的排水系统得到改善,而且也使得土壤的物理条件变得更好,得以种植一些新的植物。所有这些都对土壤肥沃程度、人们生存能力的提高和农业的永久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改善土地环境的工作很早就开始了,而且一直延续着,更是一直贯穿于这个大帝国有记载的历史中。现在,这些工作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图5-1和图5-2中的运河是在1886年-1901年间挖掘而成的,主要分布在崇明岛和崇明岛以北新形成的土地上。运河的样式参考了1886年修订的斯蒂尔勒地图册,重新修订的资料来源于德国新近的调查。
早在公元前2255年,距今大约4 100多年,尧帝任命大禹为“工程主管”,委派他负责排泄洪水和修建运河的任务。大(色色小说 禹为此倾注了十三年心血。据说这位伟大的工程师写了许多关于农业和排水的专著。在他人生的最后几年里,人们违背他的个人意愿,尊称他为皇帝。
大禹治水建造的许多工程直到现在都是名垂青史的。在大禹治水之前,黄河就发生过许多次可怕的洪涝灾害,河水也几经改道。黄河在历史上曾多次改道,给沿河流域带来了巨大灾难。公元1300-1852年,黄河水汇入山东南部的黄海。在此期间洪涝最为严重的年份,黄河冲破黄海北边的堤坝,改道形成现在的河道,最终汇入黄海以北大约300英里的渤海湾。黄河及长江的几次改道路线都被用虚线在图5-3中标识出来。从这幅图上可以看出,146年间,具体地说是在1852年,黄河在流经白河河口之后,最北到达了白河口以北100英里的天津。</p>